“全國電動看山東”。近日,網上風傳“山寨”、“草根”電動汽車在山東遍地開花,甚至把日本的電視臺都吸引了去。本報記者于上周三奔赴山東實地探訪。在德州、濰坊、青島等地,記者所期待的“滿城盡開電動車”的場面始終沒有出現,直到周五到達時風集團所在的聊城市高唐縣時,才被滿城酷似“spark”、“QQ”的電動車震驚了。
目前,汽車企業生產的各種電動車由于價格較高,只有生活在大都市里、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環保先鋒才會買。而價格在兩三萬元的“草根”電動車雖然不能行駛太遠的距離,但在小縣城里代步綽綽有余,加上低廉的用車成本,這類車在高唐縣的普及率如此之高也就不意外了。
由于這類車型多屬于低速電動四輪車,最高車速只有40-50公里/小時,與真正意義上的電動汽車尚存差距,政府對這類車型也沒有具體的管理舉措出臺,因此無法上牌、上保險等問題凸現。最關鍵的是,由于不必通過車管所登記,任何人都可以購買這類車上路,包括沒有考取駕照的,小縣城的道路上無形中多了許多“馬路殺手”。
●電動汽車在濰坊
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山東電動汽車”關鍵詞,挑選出被報道頻率最高的城市——濰坊。資料顯示,濰坊市昌樂縣的電動車生產基地里駐扎著比德文、濟南木蘭、青島寶悅、山東鳶飛等眾多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其中比德文已有三款純電動汽車上市。因此濰坊市成為了本報山東之行的第一站。
“風箏之都”里以風箏為造型的建筑物不少,電動汽車卻不多。記者只偶爾見到形似高爾夫球車的純電動警務巡邏車。濰坊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奎文大隊車輛管理所的警察告訴記者,她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比德文電動車廣告,但因無法上牌,幾乎無人購買。因此,在濰坊市內,只有少數去年全運會召開時配備的警務電動車在運行。
濰坊市經貿委辦公室主任王偉京認為,比德文生產的并不算電動汽車,因其所能達到的車速、功率根本無法與汽車相比。這一點在比德文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波那里得到證實。他稱其旗下產品為“低速電動四輪車”。
比德文電動四輪車大小與smart類似,最高時速不超過50公里,采用與電動自行車相同的輪轂電機驅動技術,售價在1.98萬元至2.98萬元之間。于波十分清楚比德文并不具備轎車生產資格,因此開拓出有別于電動轎車的低速電動四輪車這一市場。據了解,歐盟、美國和日本等都已經出臺了有關低速電動四輪車的管理法規,這類車型已經可以上牌。其中,歐盟規定這類車型需要在特定的低速區域內通行,以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于波說:“因為中國的城市道路沒有按速度分行,政府也沒有什么政策,我們生產的車僅在國內做展示,主要用于出口。”
采訪結束后,于波建議我們到聊城市高唐縣看一看。他說:“時風集團總部在那兒,大街上跑的都是時風電動車。車長得特別像spark和QQ。”
●電動汽車在聊城
據了解,時風電動車已經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試驗,并取得了國家制造許可證。我們事先與時風集團辦公室約好的采訪卻沒能如愿進行。當記者站在時風集團大門前時,集團辦公室負責人董女士將我們拒之門外,稱有關電動汽車的一切都不接受采訪。顯然,由于涉嫌模仿spark和QQ,時風集團決定以回避來應對媒體。
獲得信息的途徑豈止廠家這一條?位于時風熱電廠旁的銷售公司給了我們所有想要的答案——高唐縣政府給與時風電動車很大的支持,售價3萬多元的時風電動車每售出一臺都會贈給車主一年的“交強險”。當車輛需要維修、保養時,車主把車開到時風電動車的售后服務部即可。
●大車走大道,小車走小道
“草根”電動車為自己找到了最適合生存的土壤——面積不大、人數不多的小縣城。隨著比亞迪F3DM低碳版車型率先面向深圳市民銷售,汽車生產廠家所制造的更“高級”的電動車也找到了更確定的目標客戶——家里有停車位、經濟有一定基礎、環保意識強的都市精英。而在德州、青島這些二、三線城市,大街上仍只能看到傳統汽車的身影。真正的電動汽車尚未滲透到二、三線城市;“草根”電動車又只能滿足小縣城的需求。中國電動車正逐漸形成“大車”走城市里的大道,“小車”走縣城里的小路的格局。“大車”生產企業具備汽車生產資格,各個車型均上了國家目錄,質量、安全更有保證,這讓人放心。但“小車”生產企業大都不具備汽車生產資格,各個車型不可能上國家目錄,也就無從談起質量、安全,無法上牌,政府也無從管理。這讓人無法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