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分布式發電因具有初期建設投資低、發電方式靈活等特點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受到重視,給電力系統的運行和控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我國將在“十二五”期間基本建成新型農村電網。業內人士認為,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農村電網將伴隨著新一輪建設熱潮逐步形成,我國分布式新能源發電在農村地區具有廣闊前景。
經濟合理 適用偏遠山區
“對于廣大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來說,特別是農牧地區和偏遠山區,要形成一定規模的、強大的集中式供配電網需要巨額的投資和很長的時間周期,而且,大電網對偏遠地區供電輸電損耗大費用高。因此,從技術和經濟的角度看,將大電網延伸到偏遠山區農村常常是不合適的。而分布式發電方式的靈活等特點正好填補了大電網難以普及的市場空白,發展前景極為可觀。”國家電網農電與配電研究院研究員吳明亮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大電網系統與分布式可再生電源相結合還能提高系統安全性和靈活性,被世界許多能源和電力專家一致認為是21世紀電力工業的主要發展模式。
據記者了解,分布式發電是指直接布置在配電網或分布在負荷附近的發電設施,經濟、高效、可靠地發電。目前,我國廣大山區人民利用當地豐富的小水電資源,進行了小水電為主的農村電氣化建設,全國約3億人口主要由小水電供電。這種電力供應是偏遠農村生活的必要條件,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
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支撐
吳明亮認為,發電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徑之一,隨著分布式發電技術的逐步完善以及對其原有的配電系統保護和重合閘設計結構進行的相應調整和改變,使得分布式發電能較好地接入搭配電系統進行并網,因而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發電是值得推崇的。
據記者了解,分布式發電是近年來國內外較為提倡的節能發電技術,通常是指發電功率在幾千瓦至數百兆瓦(也有的建議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塊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戶附近的高效、可靠、清潔環保的發電單元。
隨著一些大的停電事故的發生如2008年的雪災導致南方許多地區供電受到影響等,小容量、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受到了廣泛的重視。
利于優化能源結構
據悉,在美國,分布式發電設備2001年占16%,歐盟各國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題的分布式發電發展迅速,英國199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容量已達到180萬千瓦,占全發電容量的2.5%,德國從2000年起實施可再生能源法規,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將達到總發電容量的30%。目前,隨著相關發展目標的調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不過,盡管世界上分布式發電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但其在我國的發展還剛剛起步,且存在不少障礙和瓶頸。與國外相比,我國許多發電技術尚處于實驗室應用階段,發電效率不高且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有些核心技術需從國外引進,這樣成本將大大升高,導致電價大大提高。當分布式電網中存在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控制和繼電保護帶來較大影響的背景下,如何消除或減少其負面影響將是未來電力科技人員研究的課題。
目前,分布式發電在獲得行政許可方面的困難大于常規電力項目,原因是缺乏對分布式發電政策許可的規定,即便是與常規電力項目在行政許可方面一樣對待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分布式發電項目規模小、投資少,完全套用常規發電項目,其行政許可前期準備費用相對過高。
此外,在目前市場條件下,分布式發電的社會效益沒有內部化,政策不完善,項目不確定因素多,金融部門認為風險高,而且投資者中小公司多。資金實力弱,融資資信低。“這些問題都亟待在未來分布式發電的發展中逐步改善。”吳明亮表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