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農民工“不差錢”拒絕低薪 雖然農民工的收入偏低,但是農民工的群體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隨著時代變遷,農民工已進入第二代。第二代農民工主要指八零后和九零后的農村勞動力,他們相對于父輩,文化程度較高,對農業、農村、農民等并不熟悉。他們的消費觀念更加實際,不像父輩那樣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更注重享受生活,不愿從事重體力勞動,他們更加渴望融入城市。
新一代農民工的上述特點決定了,他們渴望更多的薪水,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而以往“血汗工廠”型的依靠廉價勞動力而賺錢的企業很難招到足夠的工人。此外,新一代農民工有著父輩多年打工積攢的家底,并且其家中往往只有一到兩個孩子,生活壓力較父輩小的多,即使短時間內找不到工作,生活也不會陷入困境,這大大增強了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議價能力。“不差錢”的二代農民工有了對低薪的企業說不的資本。
今年則蔓延至西部地區,而為了爭奪到廉價勞動力,東部和西部城市之間展開了民工爭奪戰。。“用工荒”有利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倒逼企業提高用工待遇 “用工荒”的出現和持續發展,最直接的作用是倒逼用工企業提高待遇。當勞動力市場成為賣方市場。作為買方的企業不得不通過加薪招攬工人。農民工的收入增加,有例如改善整個社會最底層勞動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職業收入差距過大。
此外,現在的打工者除了對直接薪水的訴求外,更加注重勞動保險、就醫、養老等問題,這也有利于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對于將來應對人口老齡化也有好處。
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 企業提高用工待遇后,必然會帶來成本的上升,而這將淘汰部分以往依靠廉價勞動力賺錢的“血汗工廠”。以往,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依靠率先開放的政策優勢,吸納了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大量外來農民工,勞動力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勞動力的價格被壓的很低,并為這些地區創造了大量財富。而當形勢逆轉,出現“用工荒”,這些企業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要么增加用工待遇,降低企業利潤,要么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轉移,離開大城市,這有利與大城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而遷至中西部地區的企業,則有利于改變當地的經濟結構。而更徹底的影響是,讓一些“血汗工廠”直接倒逼,或者搬遷至東南亞等一些擁有更廉價勞動力的貧窮國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