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站在中國還算是新興事物,發(fā)展時間僅僅1年,但數量已迅速增加到上千家。由于技術門檻較低,伴隨著漸呈泛濫之勢,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充斥著各種問題的市場:因低價吸引買家付款卻不發(fā)貨,無故拖延買家退款,現場增加隱性消費等問題層出不窮。
“一個不誠信的市場,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優(yōu)勝劣汰是必然規(guī)律。”維權專家舒可心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企業(yè)和行業(yè)需要誠信和自律,當然相關監(jiān)管部門也應針對新興市場建立相應的監(jiān)管規(guī)則。”
團購之后的尷尬
對團購產生了抵觸心理的消費者多半是付款后,商家拒絕按網站的承諾兌現。
2010年底,準備過新年的馬媛在糯米網上購買了166元的美發(fā)卡。但到達美發(fā)店時卻被拒絕提供服務。投訴后一個月,網站才幫助她調整到一家位置偏遠的美發(fā)店做頭發(fā)。
交了錢之后就走了樣,馬媛再也不愿意嘗試團購了。除了團購成交后的執(zhí)行難以外,團購本身的夸大折扣也成為常見的問題,在某網站登出惠普Photosmart Wireless B110a彩色照片一體機的Cye.com.cn宣傳中,團購價799元,團購網站上標注的市場價是1000元,折扣是7.99折,而在記者查閱北京地區(qū)經銷商給出的零售價,則集中在720元左右,少數商家報價超過800元,也就是說團購價格并沒有競爭力。
夸大團購優(yōu)惠的并非個例,另一家推出了三亞海豚公寓團購的網站,標明該酒店貴族海景蜜月套房原價488元,團購價為238元。但攜程網上的信息顯示,該酒店貴族海景蜜月套房的價格僅在360多元。
此外,用贈品當團購品,夸大價格折扣吸引網友參與的情況在各大團購網上屢見不鮮。
被扭曲的團購模式
“很多在美國成功運營的商業(yè)模式在中國復制的并不成功。”消費者王伊拒絕參與眼花繚亂的團購,她在評價熱門的團購現象時說。
2008年,美國一個音樂系畢業(yè)生安德魯·梅森注冊了一個名叫Groupon的網站,借助幫商家散布各種打折消息賺取小費為生。
一次,借助一份包括5000個用戶的郵件列表,Groupon賣出了100張?zhí)厥怏w驗通行證,所謂的“特殊體驗”,是指在漆黑的房間里,浸在裝有37攝氏度鹽水的隔音艙中一小時。通過這次活動,梅森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到了:“誰會想到會有這么多人對關起來進行感知剝奪實驗感興趣呢?”
此后,Groupon網站一路擴張,短短1年多時間,這個位于芝加哥的團購網站已經在全球70個城市銷售了超過700萬單。至今為止,Groupon最暢銷的團購產品之一是原價25美元的芝加哥城市風光游船的門票,團購價12美元。Groupon在去年5月的一次團購中在8小時內賣掉了19822張票,從游船公司那里獲得了23.8萬美元的分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