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國消費者來說,網購的服務讓人稱道,在一名美國主婦的博客中,描述過通過網絡購買水果的一次經歷:網站上號稱最好吃的梨實際很難吃,因此,該主婦發郵件抱怨梨不好吃。網站收到這個反饋非常重視,打電話讓她先不要給出網上評價,然后迅速再發兩箱水果過去,這次的梨很好吃,顧客也非常滿意,取消了此前想發出差評的念頭。
通過這篇博客,美國團購網站對評價和誠信的重視可見一斑。而在中國,情況顯然并非如此,團購似乎成為了更多商戶宣傳的一種手段。而在記者接觸的幾個例子中,誠信已經被遠遠拋在腦后。
“在美國,信用體系是構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質量學會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個人的信用卡系統、保險賬號到各種層級的信用系統,非常健全。所幸的是,中國現在一批走出去的企業已經逐漸開始認識到這一問題。”
“網站在創建之初確實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出現問題后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比如,在過去一年中凡客誠品曾經出現過3次被網友質疑的情況,對此,凡客誠品CEO陳年的做法是公開發表致歉信,以化解危機。
對于團購網站良莠不齊的現狀,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在微博上大膽預測,團購大戰后,1000多家團購網站只會剩下約10家有規模、能盈利的。而這10家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精通線下推廣、平衡用戶商家利益、幫助商家增回頭客、重視商家質量誠信;第二種是如騰訊、大眾點評網這樣的巨鱷。第一種將被第二種邊緣化,除非它們能模式創新或打造品牌,形成壁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