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財年,越南生產了37%的耐克運動鞋,份額躍居第一,結束了中國連續10年的老大位置。越南取代中國成為耐克鞋最大的生產基地是喜是憂呢?
耐克的運動鞋都是外包生產的。據耐克公司網站的介紹,運動鞋對勞動力成本是比較敏感的,企業必須把勞動力成本控制在24%以內,才能有競爭力。按照這一成本控制原則,在過去的30多年里,耐克的生產基地一直在順應各地成本的變化,不斷進行遷移。
耐克公司網站介紹,最早耐克的工廠設在日本,隨著日本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日元的升值,生產基地移到了韓國和中國臺灣。后來韓國和臺灣的成本上來了,耐克開始把生產基地遷至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同時調研未來的長期的生產基地在哪里,在比較中國和印度之后,選擇了中國。
1981年,耐克開始在中國生產運動鞋。接下來的30年里,中國很快成為耐克運動鞋的最大生產國,直到2010年被越南超過。
中國制造的成本在不斷上升,但部分代工轉移對就業影響有限
隨著中國制造業人工成本等的上升,代工業務向勞動力價格更便宜的國家(包括越南)轉移似乎再正常不過。據國外媒體報道,近年來,越南正以免稅、廉價土地和更廉價的勞動力等優惠條件吸引鞋、服裝及計算機芯片的制造商。越南工人每個月的平均工資在50至60美元,只有中國沿海制造業中心的一半左右。越南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甚至連中國企業都開始遷往越南。
耐克公司歷年的年報數據顯示,2001年時,中國生產了其40%的鞋,在各國排名第一,而越南只占到13%的份額;到了2005年,中國的份額降至36%,還是排第一,越南升到26%,排第二;在2009年,中國和越南并列第一,都是36%;到了2010年,越南超過了中國,占37%,中國退居第二,占34%。
不過,從以上數據也可以看出,耐克代工業務僅僅是部分向越南轉移,中國仍舊占據34%的比例。特別是在中國“用工荒”愈演愈烈的當下,這種廉價代工業務的部分外移對國內就業影響有限。
給耐克鞋做代工只能賺取微薄利潤,“血汗工廠”模式不可持續
給耐克等國際品牌做代工,中國企業通常只能賺取微薄利潤
耐克為業內稱道的是其“輕資產運營”的模式,就是將產品制造和零售分銷業務外包(OEM),自身則集中于設計開發和市場推廣等業務。這種“輕資產運營”模式可以降低公司資本投入,特別是生產領域內大量固定資產投入,以此提高資本回報率。在這種“輕資產運營”模式下,即便是中國本土的代工企業,能從耐克鞋生產中獲取的利潤也相當有限。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一雙在美國零售價100美元的耐克鞋的材料費只有15.67美元,在中國的工廠出廠價也只有24.71美元,其中包括2.58美元的直接勞動力成本、4.56美元的管理費用和1.9美元左右的工廠利潤。當這雙出廠價24.71美元的耐克鞋運到美國時,耐克公司將這雙鞋的批發價定為52.03美元,當這雙鞋到達消費者手里的時候,價格已經高達100美元。
據測算,在這個價值鏈中,耐克鞋的品牌溢價和銷售渠道的成本和收益占到了總價格的70%,而中國生產耐克鞋的工廠的價值增值(包括直接勞動力成本、管理費用和工廠利潤)加起來所占的比例也不過9%左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