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業內人都知道,騰訊的安全管家和金山的安全服務也存在競爭,但是騰訊更大的“宿敵”是360。3Q大戰是整個行業難以忘記的插曲,騰訊曾表示絕不跟360合作。
“從長期來看,不對抗的話,一般會選擇合作。”傅盛說。為什么騰訊會選擇這樣的時點做這樣的決定?顯然,相比金山的業務競爭,兩家合作,將最大限度地遏制360。給予其更大的壓力,是騰訊的當務之急。與此同時,現在的周鴻祎正在為剛打下來的江山被移動互聯網打破而壓力重重。此時的騰訊要給360第二重脅迫。
當然,偶然里存在必然。騰訊前半年投資額度非常大,所以它希望既通過開放,還通過投資,在這個領域完成它的產業鏈,進可攻退可守。
產業的變局
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無一不在大肆談論“開放”、“平臺化”。而在把戰線向外擴張的過程中,單打獨斗顯然是不行的。上述的兩件事不難看出,在互聯網的體系里,任何一次作用力與牽制都在改變著這個產業的格局。這一波以“BAT”(百度、阿里和騰訊英文的首字縮寫)為代表的“群架時代”所帶來的變革也將傳導到方方面面。
作為群架時代的主角們,這些互聯網大公司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紛紛加強自身的投資部,并把這個原本不是很活躍的部門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因為這種力量正在成為未來的主要競爭力。因為像百度、阿里、騰訊等市值超過百億、千億元的平臺型巨頭企業,都意識到當自己的體量變得足夠大之時,創新勢必將會遇到限制和困境。以騰訊一貫的“跟進戰略”為例,長期看來,這種以迅速模仿各種創新的戰略是邊際效用遞減的,尤其是在“平臺化”的大氣場下,必須通過另一種方式為未來加碼——設立投資戰略、投資基金和開放平臺。
事實上,用投資的方式進行平臺化布局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這相當于用血脈關系去鞏固合作關系。曾經有多少家視頻網站拿著股份主動送上百度的門,又無疾而終。而今,面對一個開放和產業鏈共贏的互聯網環境,各家公司無一例外地運用投資的渠道來做準備,以形成自身的陣營,補全自身產業鏈的空缺和薄弱環節。
另一方面,在互聯網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力學體系里,各家都在用相互的作用力來拉扯和牽制。就在大公司要補全自身的生態系的同時,這些創業型的企業或者說小公司也在努力尋找靠山。
從小公司的角度看,給創業的環境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一方面,創業者擁有了更多的退出方式和渠道。以這次百度投資去哪兒的3.06億元來說,很多互聯網資深人士甚至猜測,這筆投資的數額可能會超過IPO的額度。另一方面,是來自大公司的資源 —— 這遠遠比錢更重要。
更實際的意義還在于,戰略投資的方式降低了大公司直接復制“創新”的概率,而讓更多有創意思維的小公司能發揮自己的思路和實踐。此前的互聯網生態是很多創新被大公司的快速復制而擠壓致死,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創業者都會有意避開大公司很容易復制的項目,另辟蹊徑以及“尋找那些他們不會做”的東西,極大地遏制了創新。
當然,“群架時代”的改變不止如此。同在投資的戰壕里,互聯網大公司產業基金的猛烈發力,讓一批真正的VC開始揪心。在美國,英特爾、IBM一類大公司的專門戰略投資基金已經非常成熟,而中國企業的資本思維才剛剛步入軌道。
VC自然明白,這種公司的身后都會有一個很龐大的力量和生態體系。大公司本身已經是產業里的一個重要力量,無論是龐大的用戶和數據,還是行業里真槍實彈的經驗,他們比VC更能看清行業里的東西。而且,他們以戰略投資的方式,帶給創業公司的不僅僅是錢,還有大量VC難以相比的資源。
這也造成了幾股不同的勢力都在壓縮傳統VC的空間,產業環境越來越多元。互聯網的世界千變萬化,大公司、創業者、資本之間的競爭和博弈也儼然一個戰場,沒有誰有足夠的安全感,更沒有人敢說自己的城池固若金湯。這些打開架勢的“招安”和“站隊”,是對互聯網城邦時代的再一次驗證。用投資的方式拼搶和跑馬圈地,正在成為硝煙的催化劑和加速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