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沃爾瑪13家門店因出售摻假綠色豬肉被暫停營業,該事件廣受關注的同時也讓公眾把目光再次聚焦到綠色產品上。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統計,該中心2010年新發展綠色食品企業2526家,產品6437個。
其實,這已經是一條收入過億的認證產業鏈。因為一個產品若想“變身”為綠色食品,需要先后經過地方綠色產品辦公室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認證,費用在2萬左右。以去年獲得認證的6437個產品計算,有關部門就已獲得約1.2億元收入。
目前,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國內設有646個省級及地市級綠色食品辦公室。由于太多企業對產品的綠色認證需求,還滋生出為企業服務的中介機構,“除了天氣不能操作外,其他一切我們都能左右,”;“一個產品4萬,包過,不用排隊等審批,多了可以優惠”。本來嚴肅的認證正在成為扭曲的謀利工具。
過億認證產業鏈
10月19日,海淀區學院南路59號二層,在一間寬敞而光線略暗的辦公室里,3名工作人員正對著電腦審核各類數據材料,在他們旁邊,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郵寄來的檔案袋已堆積如山。
這里是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由這里對全國范圍內企業提交的有關產品是否符合綠色食品認證標準進行最后的“專家委員會審核”。據該中心綠色標識管理處一位職員介紹,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于綠色認證食品分為A、AA兩級,后因AA機綠色食品等同于有機食品,便于2008年獨立出來成立了一個有機食品認證中心。
據了解,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成立于1992年11月,隸屬農業部,是“組織和指導全國綠色食品開發和管理工作的權威機構”。綠色食品認證為農業部目前主推的安全優質品牌“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之一。
由于近幾年企業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增長,也給該中心帶來客觀的收入。網易財經從該中心咨詢到,按照正常的認證程序,一個產品須繳納的費用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認證費8000元、環境檢測費6000元、產品檢測費2200元,此外每年還需要繳納標志使用費1000元,共計19200元(環境檢測費、產品檢測費的收入歸地方綠色食品辦公室)。綠色認證標志有效期是3年,3年后若要使用標志必須重新申請認證。而若是系列產品,超過5個以上,認證費用則“可以優惠”。
業內人士告訴網易財經,通過正常認證程序,一個產品獲得綠色認證需要2萬左右。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公布的2010年統計年報數據顯示,該中心全年新發展綠色食品企業2526家,產品6437個。從地方綠色食品辦公室到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該產業鏈上可獲得1.2億元收入。
此外,據綠色標識管理處該職員介紹,企業在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后,還需從該中心下屬的北京中綠田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購買綠色食品標簽,這意味著,企業每銷售一份產品,就必須從該中心購買一份綠色標簽。“十萬起訂,20毫米規格的標簽3分錢每張,需繳納3000元。”
中國綠色食品網的統計數據顯示,自綠色食品推出后的近20年間,全國累計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企業總數為6391家,產品總數達到16748個。
據網易財經獲得的一份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提出的《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2011年工作要點》顯示,對于2011年,該中心提出的“工作目標”為“全年新認證綠色食品企業1500家,產品3500個,爭取2011年新認證產品數較2010年增長3-5%,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企業總數達到6500家,產品總數達到17000個。”
“可左右”的認證
“認證費用第一個4萬,第二個4萬,第三個5000元,保證能夠拿到證。檢測過程中的交通食宿費用由企業承擔。”任職于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何志堅(化名)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