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在這兒:從商務社交突圍
微信席卷而來,騰訊攜互聯網發展經驗、品牌技術和用戶口碑建立了極強的競爭壁壘,創業者如何生存?對于經歷過數次創業的北京ROOSHER科技有限公司CEO熊尚文來說,他選擇了避開微信主打的綜合路線,切入商務應用市場,推出了“在這兒”應用。
“在這兒”是一款基于商務活動的社交應用,以商務人群為主打,基于地理位置、活動和與身份有很強的關聯去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社交需求點燃創意火花
從古至今,溝通一直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在溝通之上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鏈——人脈資源成為人類社會存在與不斷發展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每一個在社會上生存的人都需要加入到社會關系網中。
熊尚文介紹,“在這兒”的靈感正是來源于他的親身體會。經常出席一些商務活動、會議,很想有針對性地找到合作伙伴。但是,每次活動現場有很多人,需要一一交流、交換名片,逐個了解對方,才能“碰運氣”式地找到目標合作對象。而活動結束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人,因為時間關系,錯過了和他們交換名片、交流的機會,以至于損失掉一部分“目標客戶”。如果有這么一個軟件,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維度,又可以在“一定的地理位置”、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非常實用的,會給真正需要社交活動的人帶去很多便捷。所以他創辦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IM“在這兒”,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借活動打造商務關系圈
然而定位于細分領域的即時通訊,由于用戶范圍變窄,向用戶推廣是一個不小的難題。為此,熊尚文帶著自己的產品幾乎每會必到。
在移動互聯網開發者大會上,很多人過來和熊尚文打招呼都說同樣的話,“又看到你了”。熊尚文對此頗為無奈,因為他們作為創業團隊,目前受資本局限,只能這樣通過會議活動的展示讓大家知道自己,先聚集一批用戶,再逐漸形成口碑傳播。當時,上線兩個月注冊用戶才兩萬多。熊尚文知道,要切入垂直細分,就要面對用戶范圍過窄而帶來的漫長的積累期。
目前“在這兒”已經進入微博應用,借助微博平臺進行推廣,同時與活動進行合作,合作伙伴包括清華大學MBA等。“我們為活動主辦方提供一個網上交流的平臺,可以使主辦方和參與者、參與者和參與者之間有更便捷、直接的交流。通過我們的軟件平臺,主辦方可以把信息及時傳達給與會人員,并可進行現場在線投票活動;而參與者和參與者之間還可以更便捷地建立私人關系,拓展人脈。因此,‘在這兒’不僅幫用戶節省更多的時間、金錢,增進事件的互動,還可以為提供寶貴的分析資料。”熊尚文說。
與走娛樂社交的微信和米聊相比,除了線上聊天,“在這兒”還增加了針對商務社交的“活動聚集”與“交換電子名片”的功能。雖然聚焦商務應用用戶基數小,但是大都屬于產品經理或CEO等的高端用戶,活躍度與忠誠度隨著參與活動的增多也帶來了眼前一亮的表現。
IM產品都在盡可能的擴大自身的交友平臺,為用戶積累更多的人脈資源。單從積累效果來看,微信在社交方面為用戶營造了“全民”關系圈,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而“在這兒”則打造的是“商務”關系圈,基于工作背景的人脈資源積累。在同類互動模式下,目的與圈子不同,這些都為“在這兒”奠定了差異化的基礎。
案例二
陌陌:專和陌生人說話
“走在羅馬街頭,如果你不知道博物館幾點開門,打開陌陌,說不準會有陌生人告訴你。”這款用于陌生人搭訕的應用軟件的開發者、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CEO唐巖笑著告訴記者,“十一”假期他就是用這款軟件靠陌生人的指引游遍羅馬,游遍意大利,甚至還有人通過這款軟件搭訕邀請他一起吃晚餐。
“陌陌”是2011年8月推出的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工具,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可以在陌陌上認識周圍任意范圍內的陌生人,并同TA聊天互動。聊天只是表面形式,通過陌陌可以非常及時的將網絡關系轉換為線下的真實關系。
重構用戶關系
打開陌陌不難看出,這是個走極簡主義范兒的團隊,界面除了一張按照位置距離遠近而排列的用戶列表之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單個用戶之間的“對話”和“加關注”。單從頁面來看,很難分辨出其與微信、米聊的差別。
為什么做這款軟件?唐巖回答的很簡單,“在中國缺乏一款完全用于陌生人社交的工具”。于是一個十幾個人的團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周工作六天,用幾個月時間開發出了“陌陌”。
隨著“搖一搖”功能的加入,微信事實上也延伸到了陌生人之間的社交。對此,唐巖表示,由于用戶關系類型的不同,基于手機通訊錄的微信和米聊的用戶基礎就是熟人關系,而陌陌是完全基于位置的陌生人關系。“如果與微信是同一用戶群,屬于包含的關系,我們很難生存。但我們與微信的用戶類型不同,我們就專門在用戶上建立差別。事實上,我們正是要基于陌陌重構用戶關系,不同的用戶關系很難交叉和共存,比如QQ和MSN就是兩個人群的關系。”
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到底有多大?使用陌陌的用戶表示,現實中會比較含蓄,交友渠道非常欠缺,如果借助于這樣一個工具會增加很多互動性,吸引用戶加入進這個陌生人之間的圈子。比如閑下來想找個人打網球、踢足球,都會變得很輕松。
實際上,陌陌是在用戶關系上做的微創新,通過打破原有的生態關系鏈,建立新的用戶關系獲取自己的獨有用戶。唐巖告訴記者,陌陌正是一款陌生人之間社交的媒介工具,通過陌陌重新挖掘出了現在人存在著的社交需求本質,并將這種本質最終帶回到了產品的設計和創新上。
雖然陌陌在竭力專注于一款產品,但是與陌生人交友仍存在非常巨大的障礙。艾瑞分析師沈歲表示,陌生人交友本身面臨的問題是,中國人很不喜歡與陌生人打招呼。盡管有一部分人會喜歡,但還是小眾。建立的社交網在哪兒,用戶就在哪兒,如何留住這部分用戶會是陌生人社交的一大難點。
產品短板受困于人才
雖然唐巖對于陌陌與巨頭們的同臺競爭表現得很淡定,但是唐巖很清楚,產品與微信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而這個差距正是來源于產品研發,于是招聘技術類人才成為唐巖從創業之初就頭疼的問題,這也是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的一大難題。
移動互聯網大熱,帶來的不僅是更加激烈的競爭,同時也帶來人力資源的巨大缺口與成本的上升。為了搭建自己的技術團隊,唐巖用了半年時間說服一個負責搭建技術架構的工程師進入這支創業團隊。
好的技術人才偏向于去大公司,而處在創業初期的陌陌,唐巖通常是給他想要的人才畫一個餅,告訴他未來這個市場有多大:“社交移動化未來會形成一個社交帝國,你想不想親手搭建起來?”這句很具鼓動性的話語幫唐巖聚集了一批包含80后和90后的年輕團隊。
正是因為人才的缺乏,讓陌陌到現在仍聚焦在IPhone平臺。唐巖認為,目前陌陌團隊的人手只夠做好一個平臺,“不想一下子鋪太開,希望用戶數慢慢成長,畢竟用戶來了并且留住了才是有效用戶,這也是產品策略方面的問題。”
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認為,這個平臺能夠活躍起來,關系鏈是很重要的,但基于位置的陌生人間的活躍度很難保持,因為人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因此陌陌在未來,還需要設計出與位置相關的產品,才能逐漸與微信、米聊產生鮮明的差異化特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