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免費送你一部手機,條件是要購買“套餐”;咖啡供應商可以免費送一臺咖啡機,他的收入是出售咖啡包;惠普打印機最便宜的一款才300元,但打印墨盒卻價值不菲……雖然關于免費的商業伎倆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吉列刀片(極低折扣銷售刀架,盈利部分在于刀片),但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免費則更具價值,《長尾理論》的作者安德森認為,目前年輕一代已經成為“免費的一代”,他們的消費習慣非常值得企業研究。
對消費者而言,互聯網“免費”才是硬道理。從免費電子郵箱、電子書、音樂、博客、存儲空間、殺毒軟件……《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認為:免費才是商業的未來,免費是互聯網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業內人士斷言,在中國,一旦對互聯網提供的基礎服務收費,將失去99%的用戶。
然而,對于互聯網內容和服務提供商而言,除了單一的廣告模式,如何在免費的基礎上賺錢成了最頭疼的一件事。免費之后,利潤為零,如何轉嫁成本實現盈利?免費時代的新營銷法則是什么?
“免費的一代”
90后大學生王晚的電腦里,僅《紅樓夢》一書,就有幾十個版本的PDF文件,甚至還有相當珍貴的善本。“這些都是從網上免費下載的,網上什么都有。”除了大量的電子書,還有幾萬首時下最流行的音樂,大量的電影、電視劇。她驕傲地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些都是從網上免費下載的。
雖然王晚已經是名牌大學的大四畢業生了,但當記者問她,是否考慮過這樣做侵犯了作品的知識產權時,她卻一無所知,反問道:“大家都這樣呀,網上免費提供了,應是網絡提供商負責吧。”
安德森將王晚這一代稱為“免費的一代”: 年齡20歲左右;從小家里就有寬帶;習慣于使用所有免費的數字化設備和服務。并且希望信息能夠無限且迅速;由于免費的替代品很多,他們對各種收費的信息和服務越來越不感興趣。
王晚告訴記者,她下載免費資料時,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來源于朋友。“我就有個很好的網友,她在某大學圖書館工作。經常用掃描儀掃一些善本圖書做成PDF,但是這些內容她從不放網上,只公布目錄,需要什么書,給她發郵件或QQ,馬上就傳過來了。”二是來源于網站。下載音樂去百度,下載電影、電視劇去迅雷,優酷、土豆這些視頻網站也有很多好片子。
因為有了寬帶,互聯網上有了海量的資源,對于電子書、音樂、影片而言,復制這些數字化產品的邊際成本幾乎已經降低到零,“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這樣互聯互通的世界里,電腦處理器、數字化存儲和帶寬已經變得越來越便宜了,這是安德森的判斷。
問題的關鍵是,在數字化時代,網絡產品難道真的沒有出路了嗎?
美國科技出版商蒂姆·奧雷利提出了“利潤不滅定律”:當復制數字化產品邊際成本為零時,企業的利潤尋找點就會轉移到相鄰的領域。比如在奇藝網上免費在線觀看各種影片,但是你需要離線觀看某部影片時,就必須付費成為會員;蘋果公司最近推出了IOS5操作系統和icloud服務,為每位用戶免費提供了5G的云存儲空間,自由存儲郵件、照片、文檔等,但當需要額外的空間時就必須付費了。但是,對于90后而言,他們更希望用各種伎倆跳過收費服務,繼續享受免費大餐,這該怎么辦呢?
“對‘免費的一代’收費并非沒有機會,關鍵還在于培養他們的消費習慣和適應他們的行為。享受互聯網免費大餐的不止是90后,從80后到50后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宣亞培恩國際公關洪磊舉了個例子:兩年前,多數使用蘋果的用戶都會選擇“越獄”,免費享用App Store里那些收費軟件。但是現在不少“越獄”用戶已經開始購買喜愛的游戲、軟件了。這不僅因為這些人版權意識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軟件關口技術升級越來越快,越獄的難度越來越大,每一版本的越獄速度遠遠趕不上系統升級的速度。
另外,由于蘋果允許在軟件中嵌入廣告,廣告商們也認可了這種新型的廣告,讓原本收費的軟件可以免費供消費者下載,靠下載量獲得一定的廣告收益,或者在特定的時間搞“限時免費”,讓消費者使用正版軟件的成本和體驗度大大提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