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號稱營業額達7.5億元的快遞企業星晨急便,一夜之間被證實倒閉!昨日,星晨急便創始人陳平依舊沒有公開露面,而與星晨急便相關的宅急送、鑫飛鴻乃至阿里巴巴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有知名快遞專家認為,星晨急便的擴張與倒閉都與陳平個人風格有很大關系,料不會引發連環倒閉的“骨牌”效應。
各方緊急撇清與星晨急便關系
陳平在快遞業內是知名人士。1994年,陳平與兄弟創立了宅急送,2008年,由于內部分歧,陳平辭去宅急送職務,于2009年3月組建星辰急便。2010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入股星晨急便,去年11月,星辰急便與鑫飛鴻合并。
星晨急便被疑倒閉后,宅急送馬上也被各種消息所包圍。有消息稱,“星晨急便資產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悄然被轉移給了宅急送”,“公司所有具體業務如車輛等都于上周轉交給了宅急送”。
昨日,宅急送副總裁熊大海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我們與星晨急便是兩家公司,不可能存在網上所謂的星晨急便資產轉移給宅急送的事情!”熊大海說,宅急送與星晨急便和鑫飛鴻沒有任何股權關系,沒有任何資金往來,沒有債務關系。到目前為止雙方沒有業務方面的合作也沒有簽訂相關的合作協議。
剛與星晨急便合并的鑫飛鴻同樣處于風口浪尖。該公司仍單獨運行的官網掛出消息稱:“星晨急便干部及員工于3月2日連夜轉移資產、且劃走華南20多萬資金,不知去向。”鑫飛鴻董事長鄧飛浪對外界表示,“我們被害慘了”、“我們今年將重新站起來,重振鑫飛鴻的品牌。”
至發稿時止,阿里巴巴尚未有正式的回應。目前,上海等地一些星晨急便合作方欲聯合起訴陳平詐騙。
不會引發快遞業連鎖反應
有人擔心,星晨急便可能在業內引發連鎖反應,廣東知名快遞專家廖永生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小。“星晨急便出問題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映,與陳平的個人風格和影響有很大關系,應屬個案。”
廖永生分析,陳平從宅急送出來后,創辦星晨急便,應該說起點是比較高的,就是設法迅速在全國鋪開架構,形成網絡。同時,陳平還瞄準了為電商服務的市場,提出了“云快遞”等理念。星晨急便能較快發展,很重要的是借助了陳平的個人影響,業界對他比較信任,但是,這樣大的舉措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很難堅持下去。隨著急速擴張各種矛盾突顯,星晨急便倒閉有其必然性。
“現在有人將其出問題與阿里巴巴資金是否到位、與鑫飛鴻合并是否有關等聯系起來,其實都不是主要原因。”廖永生認為,由于我國快遞已充分競爭多年,能做到全國性規模的,都有相當的實力,因此近期出現連鎖反應、引發更多快遞倒閉的可能性很低。
圖/文 羊城晚報記者馬漢青
人物印象
陳平:
曾放言欲打造中國的“聯邦快遞”
退出宅急送后又創建星晨急便的快遞行業“大佬”陳平,突然“人間蒸發”,這頗讓業界意外。
陳平在業內形象一向相當正面。他曾留學日本,35歲才“大齡”創業。數年前,陳平比較喜歡與媒體接觸,在宅急送廣州基地建成之際,羊城晚報記者曾與其當面作過較深入的交流。
當時陳平說,“不怕別人笑話,宅急送定下的目標,就是要做中國自己的‘聯邦快遞’。”當時,羊城晚報記者在宅急送基地看到一本內部印發的陳平講話,應該是給員工交流學習用的,里面十分強調社會責任感。
在業內人士看來,陳平的執行力很強。不少與陳平有過接觸的人士都說,陳平能力強,而想做的事,“攔都攔不住”。
不過,近幾年陳平與廣東媒體的接觸甚少。
而近日,伴隨著一則據稱陳平發出的短信“我已經傾家蕩產。做生意有賠有賺,現在公司賠本了,懇請大家一起承擔,在此,真誠地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了”,陳平也在公眾視野中消失,甚至被認為是“人間蒸發”。
究竟如何“一起承擔”?人們對這位近年波折不斷的快遞業“大佬”仍然充滿期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