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未來十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國文化產業要在這黃金十年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就要總結過去十年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避免種種弊端,借鑒種種經驗。比如,就文化產業的增長方式而言,過去十年產業增長的重點不是放在內容創意而是放在生產制作,主要依托地方不可移動的物質文化資源,以發展文化旅游作為主要的突破口,各地不是在大興文化,而依然是大興土木;就文化產品的人文內涵而言,過去十年里有相當數量的文化產品是為了滿足一般大眾的消費趣味而生產,格調不夠高雅;就文化產業的效益實現而言,過去十年主要依托了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以及所謂產品規模化生產的大工業化模式帶來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實現綜合效益;就文化產業的行政監管而言,過去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取決于政府成功的文化產業政策和公共資源扶持。
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廣大群眾物質生活的逐步富裕,推動了廣大群眾在文化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關注。因此,一個國家如何根據其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的發展水平來制定合理的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以及應當制定什么樣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來實現國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國民文化消費的滿足,這成為我們下一個十年文化發展的戰略重點。
因此,下一個十年,我們要關注一些重點問題,把握好發展趨勢:首先,文化產業的核心是符號、價值和意義的生產。因此,下一個十年文化產業的內容創意至關重要。文化的內容創意與科技創新不同,科技創新采取“破舊立新”的原則,通過提高產品的效率來實現新的生產力;文化創意則要秉持所謂“據舊開新”的原則,需包容傳統、續接傳統,要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化、中國當代文化的經典化和中國大眾文化的時代化等三個領域。其次,就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而言,下一個十年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義在于向世界傳達文化的中國生活樣式,讓西方人認同中國人的生活和中國人的文化,這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加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傳達中國人向全世界貢獻的基本價值,這是中國文化產業國際推廣的基本原則。再次,就區域文化產業和國家區域戰略的關系而言,要把握好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同模式和不同路徑,要結合未來十年我國政治、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第四,從文化產業發展的微觀主體來講,下一個十年國有文化企業要通過戰略性重組和資源整合,實現跨行業、跨地區經營,民營企業要通過專業化、企業并購等實現成長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最后,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數字內容產業要做到科學與藝術、傳統媒介與數字媒體、主流文化與草根文化、公共服務與市場消費的有機融合。
我國學者曾提出用“盛唐氣象”的概念來概括大唐盛世的文化特征。葉朗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希望能提出一個文化上的概念對我國當代文化的面貌進行描述和概括。如果能夠提出這樣的概念,就說明我們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有深度的把握,這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前30年或者前50年整個文化戰略的靈魂【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