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獨木不成林
合伙取長補短降風險
為何這么多90后要選擇合伙創業,何以技術類項目更受他們青睞?
在禹化普看來,合伙降低了創業風險,同時可以各取所長。
“團隊可以讓創意碰撞。”在李力創業團隊負責技術開發的廖先浩認為,技術開發是一潭深水,一個人的能力遠遠不夠。戴夢則表示,團隊的優勢是每個人想法不一,遇到難題一起探討,非常有利于自身成長。
“做自己的事業和幫別人打工,兩者的動力有很大差別。不過,獨木不成林。”戴夢舉例說,他們開發一個APP,需要完成產品設計、上線運營推廣等一系列工作,就算是全才也很難獨立完成。李力也表示,合作創業能讓每個團隊成員都有強烈的歸屬感與責任感,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創業網Cye.com.cn】
張仲明表示,90后合伙創業,最初是積累經驗,減少創業風險,多一個人承擔風險便小一些。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尹華站博士認為,合伙除了可以規避一部分資金風險外,更多是可以集思廣益。劉靖康曾制作高校“平均臉”、破解360董事長周鴻祎電話,被稱為“技術帝”,他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而創業需要極強的綜合能力,團隊創業則可彌補這一點。
挑戰
技術更新快
創業服務體系不完善
超過七成90后開始創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
金毅在校期間也曾準備從事移動互聯網創業,“想起簡單做起難。”他說,找不準定位,市場競爭大,缺乏專業指導,最終無疾而終。即使是已創業成功者,無論是禹化普還是李力,在創業中也有感到吃力的時候。李力透露,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新領域,對高校學生來說,很多技術都是新的,比如對手機APP開發,當時學校沒有相關的課程,對他們這群初出茅廬的創業者來說是一種挑戰。
同時,他們并非科班出身,也給創業帶來較大難度。戴夢說,自己沒有工科背景,對編程一無所知,與技術人員溝通曾經非常困難。幸運的是戴夢在百度實習期間,結交了很多優秀的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遇到困惑時便向他們虛心請教。
張仲明說,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卻并不足,大學生缺乏經驗,對市場只愛進行理想化推斷,結果往往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同時,針對他們的“孵化器”即創業服務體系還不完善。
建議
搭建平臺
建專家團給90后當后盾
“我犯過很多錯誤,這些錯誤就是我最寶貴的經驗。”劉靖康同學反復告訴記者,創業者找準顧客的剛性需求,能為用戶創造價值更重要。學生創業不要脫離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比如團購就不適合學生創業做,它包含太多利益鏈條。
“創業的方向一定要選準,這是核心。創業時選擇新興行業,成功幾率更大。選擇別人已經做過幾十上百年的傳統行業,很難脫穎而出。”李濱虹稱,要拼技術,這群學生肯定拼不過成熟的企業,以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在細分市場找到切入點。
“90后創業需要支持也需要自助。”李濱虹表示,在20~30歲之間創業最容易取得成就,這也正符合90后創業特征。“如微軟、戴爾、谷歌、Facebook的創始人都在這個年齡段創業成功。”他認為,創業成功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即使失敗也能在這當中成長。
除了創業者自身努力,尹華站認為,社會也應給大學生搭建創業平臺,提供市場商機導向支持,并給予小額創業貸款優惠政策等。西南大學教育學專家張仲明教授也認為,應該給他們提供相應的信息平臺,建立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持等。
目前,部分高校已有行動。據悉,重慶大學2011年就給了李力團隊一間辦公室,供他們討論和實際地寫程序、做項目。2012年,又建立創業基金會支持他們,并讓他們入駐重慶大學國家大學生創業基地,校團委還積極為他們聯系風險投資人【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