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豪(眾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人人獵頭創始人)
【創業網Cye.com.cn】2013年3月《金融時報》網站作家安德魯•希爾(Andrew Hill)著文認為,LinkedIn已經逐漸成長為了獵頭公司們最大的威脅,傳統獵頭可能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文章引發巨大爭議,隨后硅谷資深HR及人才招聘專家、電動汽車公司Tesla Motors高級人才顧問張琦寫下文字反駁此觀點:在一個商務生態網絡系統中,人才、獵頭和企業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會顛覆獵頭行業,只會幫助獵頭顧問更好地去實現這個目標。
同時,獵聘網CEO戴科彬發布微博駁斥顛覆論的荒謬:1、獵頭是專業服務不僅是信息交互,當然只靠信息活的獵頭必死;2、求職者需要專業推薦和分析指導,更要談判薪資,這點互聯網搞不定;3、人情社會的中國,見面電話更直接,互聯網只能是工具。身為國內移動招聘創新者“人人獵頭”的創始人,我也被網友屢次問及:從招聘網站,到社交型人才交流平臺,再到獵頭公司的移動客戶端,其演變的核心本質是什么?我的觀點與張戴二位稍有不同: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引入,被顛覆不是獵頭,而是一個個獵頭公司,正如個體戶并沒有被電商顛覆,他們只是轉移到淘寶上去玩了。招聘產業信息化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商業模式進化的過程,簡言之,獵頭行業正在從企業招聘外包轉向企業招聘眾包。
還是眾包?眾包已經滲透到招聘行業了嗎?是危言聳聽還是還是言之鑿鑿?要回答上問,需要再一次回顧眾包的崛起史,及審視多項眾包案例。然后我們才能試圖回答:眾包的崛起究竟是不是無法抵擋的?眾包滿足了那些企業的關鍵需求?眾包大潮的來臨到底是像天使降臨還是像被魔鬼迷惑?
Gartner的技術趨勢曲線(點擊查看大圖) 在去年發布2012 Gartner曲線中,Gartner這家全美最著名的咨詢公司之一羅列出全球正處于發展巔峰期的技術趨勢,其中包括:移動Web應用(Mobile Web Applications)、社交分析(Social Analytics)、大數據(Big Data)、Cloud BPM、數據庫平臺即服務(Database Platform as a Service ,或dbPaaS),還包括眾包(Crowdsourcing)。
眾包一詞正式被發布于2006年《連線》雜志6月刊,其時該雜志的編輯Jeff Howe首次闡述了眾包的概念: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即企業利用互聯網來將工作分配出去、發現創意或解決技術問題。隨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Eric von Hippel提供了理論支撐。他指出,一份企業調查顯示,在當代企業的利潤增長中,技術創新因素占40%,資源因素占20%,人均資本的增加因素占15%,規模經濟的因素占13%,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占12%。以前人們認為規模經濟和人均資本的增加,是創造利潤的主宰。但在當前,它們兩者之和也只有28%,而創新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卻占了52%!這就是我們面臨的世界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我們競爭對手企業經營的狀態。
眾包正式粉墨登場,之后數年(2006-至今),眾包,如同浪潮,席卷多個產業,并毀譽不一。請看例證:
最早實施眾包的“創新中心”InnoCentive網站創立于2001年,由醫藥制造商禮來公司資助,現在已經成為化學和生物領域的重要研發供求網絡平臺!皠撔轮行摹本奂9萬多名科研人才,成員包括波音、杜邦和寶潔等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寶潔公司是“創新中心”最早的企業用戶之一。該公司引入“創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創新比例從原來的15%提高到50%,研發能力提高了60%。寶沽目前有9000多名研發員工,而外圍網絡的研發人員達到150萬人。
而后維基百科的誕生是第一個被稱為互聯網內容領域最致命、也最成熟的非商業化眾包。截至2012年1月,維基百科的英文版已經創建了385萬個條目,在全球282中語言的獨立運作版本更是超過2100萬個條目,登記用戶超過3200萬人,總編輯次數超過12億次。維基百科在全球前50大網站中排名第五,并且是唯一一家非營利性機構運營的網站。與其他商業網站相比,維基百科月均頁面瀏覽量達到190億次,而網站的運營預算費用卻遠低于其他網站。
懷疑的聲音:維基百科迄今沒有實現商業化,而是依靠眾多參與者的熱情來支撐——在內容和運作資金上都是。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吉米•威爾斯澄清說,維基百科并非誘使免費勞動力的眾包模式,用戶享受的是貢獻內容的快樂【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