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創業中的曹允東,由一個僅僅懷揣夢想和點子的創業者,逐漸蛻變為成熟的商人:從很小的細分領域做起,當企業初具規模之后,其本人也進入了更高層次的圈子,遇到了更多的賺錢機會。
選擇埋頭專注于一個行業和一個企業的人,如俞敏洪、張邦鑫,選擇進入五光十色的商場中的人,如雷軍、曹允東。和雷軍一樣,曹允東除了是學而思股東、珍品網的創始人之外,還有一個身份:天使投資人。
在成功率極低的天使投資之中,曹允東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已經投資了貝樂學科英語、明師教育等教育企業,還有一些他不愿透露的電商企業,如今已經獲利頗豐。
“相比張邦鑫,曹允東的風格更接近資本市場。”據李瑩回憶,曹允東曾力主學而思擺脫作坊式的運營,向公眾企業邁進。因而,學而思融資、上市等相關事宜,都由他一手搞定,他所扮演的角色更接近于CFO。
“沒有了張邦鑫和曹允東兩個人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今天的學而思。教育行業K12領域中,學而思和學大是繼新東方之后第二批被美國資本市場看好的中國教育公司,如果沒有曹允東積極地到處融資,學而思完全有可能錯過2010年上市的窗口,如今將仍然是北京的一家區域性機構而已。”李瑩說。
而當上市的喧囂繁華漸漸歸于平淡,“越做越累”、業績增長緩慢的教育產業,也已經漸漸讓曹允東找不到成就感。在和張邦鑫發生分歧之后,他并沒有如中國的很多創始人一樣發動資本逼走張邦鑫,而是選擇自己離開。
離開學而思之后,曹允東也沒有選擇在熟悉的教育行業二次創業。在他看來,那樣做無疑是為學而思培養競爭對手,從而攤薄學而思的市場。學而思是曹允東的根基,身為學而思持股13.6%的大股東,他完全可以“坐享其成”。
很多從上市公司出來二次創業的高管,看上去有了根基、資金和資源,但缺的恰恰是第一次創業時那一份破釜沉舟的動力。對于這一點,曹允東很清楚自己也帶有一種“富貴創業”的矛盾心態:一方面無法忘掉過去的輝煌,而另一方面又急于在新的領域獲得成功。
然而,隔行如隔山,二次創業若進入一個新領域,無疑一切又將重新起步。就曹允東二次創業選擇的奢侈品電商而言,也是電商領域中并不被看好的品類之一:品類相對狹小,規模效益不明顯、目標用戶高端、電商信任度低……
對于這些全新的難題,曹允東只有堅持、適應和學習。原本對奢侈品一竅不通的他,已經披上了Dolce & Gabbana的羽絨服,頻繁地接觸設計師、時尚雜志以及各大時尚品牌。也許,曹允東的下一個機會,就在觥籌交錯中出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