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成功崛起證明了“粉絲”完全可以成為商業模式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營銷的點綴。但奇怪的是,無數企業對小米艷羨不已的同時,并沒有著力去培養自己企業的“鐵桿粉絲”。它們可能會甩出一部分營銷或公關費用出來,說:去,搞定那些自媒體!可是老板,自媒體或許可以用一篇兩篇文章為你站臺,他們對你是一是沒有真情,二是只“站”一晚上!他們永遠替代不了那些真心熱愛你產品與品牌的用戶的能量。
所以,去發自內心地對待你的用戶、用心挖掘這里面的超級粉絲、跟他們互動、共建社區吧!這才是一個活在當下的消費品牌長治久安手段,當然,肯定只是“之一。”
以下這篇文章,來自《財富》中文版(原文來自財富網站)。它點出了國外企業正在追逐超級粉絲的現象。不過,它沒有深入報道的是:怎么去尋找與培育超級粉絲?這個答案,留給你自己。
絲芙蘭(Sephora)的“美麗心語”(Beauty Talk)社區是一個供粉絲們在線交流的網絡論壇,一個網名叫“katie1724”的網友可以說是這里“名人堂”的成員了。她給出的“心”(相當于Facebook里的“喜歡”)超過了4,000多個,基本上每天都會發貼、回貼5到10次。從腮紅的濃淡到季節面霜的好處,她基本上對這個品牌的一切都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katie1724”的真身名叫凱蒂•瑪吉爾斯基,是匹茲堡市一名32歲的法律助理,她喜歡絲芙蘭的所有產品。她在僑居法國期間開始使用絲芙蘭的產品(絲芙蘭于1970年創辦于法國),后來她把絲芙蘭的網絡社區當成了一個創造性的社交工具。她每個月大約都要花100美元購買絲芙蘭的產品,但是像凱蒂這樣的“超級粉絲”之所以被她們最喜歡的品牌盯上了,卻并不是因為這些品牌看上了她們的錢。
不少企業正在利用這些死忠的粉絲為企業創造價值,一些最活躍的消費者可以為企業帶來相當大的信譽和用處,這點是連企業員工也做不到的。這些超級粉絲會回答和產品有關的問題,發表有見解的博客,甚至會向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市場和產品反饋——而且不收一分錢的費用。絲芙蘭的互動媒體常務副總裁布麗奇特•多蘭指出:“我們以前曾經有一個版塊名叫‘待解之謎’。后來我們必須得對這個版塊做出改變,因為我們的超級粉絲把回答這些問題當成了一項個人挑戰,而且總能很快地回答出這些問題 。”
樂高積木公司(LEGO)的高管也在利用網絡社區為公司產品搜集創意。(這家公司目前正在生產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中的德羅寧跑車的樂高積木版本,這個點子就是通過它的Cuusoo在線社區得來的。)另外還有一個樂高社區,專門針對年齡更小的粉絲。在這個社區,一個網名叫“JayZX535”的粉絲平均每天在線3.5個小時,在去年11月到今年4月之間共閱讀了68,000多篇貼子。更重要的是,JayZX535還發貼、回貼1200多次,每天都給社區提供穩定的新鮮內容。樂高兒童社區負責人馬克•福德基爾表示,這個網站每個月有10,000到12,000名活躍會員,其中有大概1%符合“超級粉絲”的定義。
索尼公司直到去年11月才開設了在線粉絲社區,不過之前好幾年,它已經在通過Facebook與粉絲進行溝通。2009年,一群不滿的顧客開設了一個Facebook頁面,標題是“我的索尼電視有毛病”,索尼高管迅速做出了回應。開設那個頁面的人叫比爾•吉耶德雷提斯,今年53歲。當時,他的電視出了點毛病,于是憤而開設了這個頁面。他說:“一開始我以為我從索尼那收到的會是一封律師信,結果后來我接到了他們的一通電話。對方說:‘索尼的新任總裁想和您談談’。我嚇了一跳。”這次與索尼高管的談話使比爾從一個憤怒的客戶變成了索尼的超級粉絲。現在他每天都會登錄幾次Facebook頁面,回答其他消費者的問題,平息他們的怒火,而不是給他們火上澆油。這個網頁最火的時候,每天有10,000多個會員上線發泄對索尼的失望,給索尼當“救火員”基本上成了比爾的第二職業。不過唯一的區別是,就像他本人說的那樣——“我這樣做從來沒有拿過索尼的一分錢。”
索尼客戶關系管理副總裁菲爾•彼得西亞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頁面的活躍程度日益降低。由于在這種頁面上,問題在時間線上消失得很快,而且不適合深度探討,所以像索尼這樣的大品牌紛紛離開Facebook,建立自己的網絡社區。許多這種新的網絡社區都是舊金山市的Lithium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支持。這家公司可以幫助各大品牌直接在網站主頁上建立在線社區,使用戶可以直接與品牌的死忠用戶進行溝通,同時還給了各大品牌一個可以自行運營和擁有的資源和問題庫。
Lithium Technologies公司CEO羅伯•塔克夫指出,像瑪蒂和比爾這樣的超級粉絲不僅會為他們喜歡的品牌提供忠實的服務,而且他們本身的信譽度也是品牌的員工們無法比擬的。他說:“傳統守舊的CEO或經理可能會說:‘我們直接聘請這些人不就行了’。但是一旦你聘請了他們,他們與社區其他人的關系就變了,變成一個營銷人員。”2012年福雷斯特公司(Forrester)的一份研究表明,46%和人更相信由消費者撰寫的評測文章,只有15%的人相信由各大品牌直接發布的社交媒體文章。雖然在商業世界中,這可能還不能構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但是它還是給了超級粉絲們不小的權力。彼得西亞表示,超級粉絲的價值“不可估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