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余額寶”是不是可以秒殺銀行賬戶呢?當然不是。直接用“余額寶”和銀行活期存款比較是不合適的。“余額寶”的收益不是利息,而是貨幣基金的收益——盡管貨幣基金的風險很低,但還是要比法定付息的存款風險要高。
來源:虎嗅網 作者:飛絮如斯
關于支付寶新推出的“余額寶”業務,引發了很多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爭論。糟糕的是,由于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基礎金融知識的匱乏,使得很多爭論和猜想完全沒有意義。在因@江南憤青 那條微博而起的大部分爭論里,個人感覺一半以上都是因為缺乏基礎金融知識的“雞同鴨講”。所以,讓我們暫時放下互聯網金融之類高深莫測的大旗,回到最基礎的金融知識,看看“余額寶”到底是什么、哪來的高收益以及普通人該不該用這個新東西。
一、“余額寶”的功能和原理
銀行賬戶上活期存款的利息很低,只有0.35%。但是支付寶賬戶里的錢利息更低,是零,因為支付寶不是銀行,金融監管政策不允許支付寶給賬戶上的錢發利息。于是,支付寶就金融創新了一把,推出了基于支付寶賬戶的“余額寶”功能。支付寶賬戶上的錢跟原來一樣,可以隨時消費和轉賬,但是沒有利息。可一旦把錢從支付寶賬戶轉到“余額寶”,支付寶公司就自動幫你把錢買成名為“天弘增利寶貨幣”的貨幣基金,這樣一來你在“余額寶”里的錢就可以得到貨幣基金的收益,同時支付寶還允許你直接用“余額寶”里的錢進行消費(個人測試結果是不支持轉賬和還信用卡,如有錯誤請指正)。
所以,直接用“余額寶”和銀行活期存款比較是不合適的。“余額寶”的收益不是利息,而是貨幣基金的收益——盡管貨幣基金的風險很低,但還是要比法定付息的存款風險要高。而對于銀行賬戶來說,如果你不把錢放在活期賬戶上,而是通過銀行買了貨幣基金,同樣可以獲得類似“余額寶”收益,只不過這個貨幣基金里的錢需要換成銀行賬戶里的活期存款才能花。
個人認為,“余額寶”是在“賣”貨幣基金的流程上進行了小小的創新。在買貨幣基金的過程中,“余額寶”和銀行賬戶都是一樣的,你今天確定要買,不是立刻就能把錢換成貨幣基金,而是需要隔一個工作日(假期不算的喲),并且這個“買”的過程里沒有收益。銀行賬“賣”和“買”的過程類似,確定賣之后,隔一個工作日你才能拿到錢。而“余額寶”除了相同的“賣”,還可以選擇實時贖回,直接用于淘寶和天貓的消費。也就是說,你不把“余額寶”里的貨幣基金變成現金,也可以直接在淘寶天貓上花。
那么,“余額寶”是不是可以秒殺銀行賬戶呢?當然不是。可為什么現在的相關討論亂成一團呢?是因為討論沒有建立在相同的知識平臺上。錢這個東西很特殊,需要從很多角度一起去判斷,不能只根據收益高不高就下結論。所以我們引入以下的的標準。
二、判斷標準: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當我們討論金融工具或金融資產,維度永遠是三個: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任何脫離這三個維度討論金融工具優劣的行為,都是耍流氓。為了方便討論,我們把安全性留到最后,先假設“余額寶”的安全性和銀行存款相同,只考慮的兩者的流動性與收益性。
流動性,就是錢花的時候方便不方便;收益性,就是錢放在那里不動能拿到多少收益——兩者顯然都是越高越好。對于A和B兩種金融工具,如果A的流動性和收益性都比B更高,那么顯然A比B更好,應當讓A來淘汰B。但是,如果A和B一個流動性高、另一個收益性高,我們就沒法說一個比另一個更好,只能認為這兩者是用來滿足不同需求的金融工具,都好。
現在我們根據以上原則比較“余額寶”和銀行賬戶——更準確的說,比較的是支持“余額寶”的支付寶賬戶和支持購買貨幣基金的銀行賬戶。
在基礎賬戶收益性方面,放在支付寶里的錢利率是零,低于銀行賬戶0.35%的活期利率——銀行賬戶勝出。
在購買貨幣基金的流程方面,“余額寶”和銀行賬戶都需要一個工作日才能把錢換成貨幣基金,也都不收手續費——兩者平手。
在貨幣基金收益方面的情況比較復雜。以截至6月17日的近6個月收益率排隊(全部換算為可比的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的“南方現金增利貨幣”為4.08%,排名第98位的“匯豐晉信貨幣A”僅為2.46%。“余額寶”購買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剛剛成立,只有短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3.48%,可以算是中游水平。雖然通過銀行賬戶買貨幣基金可選擇的范圍更大,但畢竟選擇也是成本,而且咱們也未必能選上那些未來收益表現更好的貨幣基金,因此還是判定兩者平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