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賣出和使用貨幣基金時,才是“余額寶”勝出的地方。對于銀行賬戶上的貨幣基金,只有一部分支持贖回立刻到賬,而且你必須等錢從貨幣基金回到銀行賬戶上之后才能使用。相比之下,“余額寶”不僅可以直接把貨幣基金換成支付寶里可以自由使用的錢(筆者沒試過,待驗證),還可以直接用“余額寶”里的貨幣基金進行消費——顯然是“余額寶”勝出。
由以上分析可見,“余額寶”其實并不是一個幫助你提高理財收益的工具,而是一個讓你更方便地花掉自己貨幣基金的工具——在天貓淘寶上花。同時,由于“余額寶”的支付被限定在消費領域,并不支持還信用卡還款和銀行卡轉賬,因此你仍然需要在手里保持一部分現金和一部分銀行賬戶里的活期存款。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余額寶”之后會有更多的收益,也是犧牲流動性換來的,支持“余額寶”的支付寶既不能完全代替銀行賬戶,也不能全方位勝出銀行賬戶。
而且,別忘了我們還沒有加上安全性喲。盡管支付寶和基金公司可以把風險控制做的很好,但歸根到底,只有銀行存款的風險才可以認為是零。銀行需要為你的存款付利息是法律規定的。不存在討價還價的余地,即便第二天銀行要關門,也得先把利息結清才能清算剩下的財產。相比之下,貨幣基金付給你的是收益,并沒有法律規定貨幣基金不能虧本或必須給你多高的收益,以前很多年沒出事不代表未來不會出事。開個互聯網的玩笑,這種對貨幣基金的信心,有點像對中國移動短信業務的信心——倒不倒霉和歷史經驗無關,只和微信什么時候橫空出世有關。
三、“余額寶”用還是不用?
對于看熱鬧的從業人員,當然可以繼續沿著“金融創新”或“互聯網金融”的光輝大道繼續討論。我認為支付寶這次干得很漂亮,不管創新是多么微小、多么似曾相識,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總不是一件壞事。差不多所有的金融學教科書講到金融創新的時候,都會提到一個70年代在美國誕生的“NOW賬戶”。現在看來,這個“NOW賬戶”真是平淡無奇,不過是面對支票賬戶不允許付利息的美國政策,銀行鉆空子讓客戶既能方便開支票、又能拿上存款利息罷了。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舉措成為了金融創新歷史的經典案例。誰知道現在的“余額寶”會不會就是另一場大變革的開端呢?
當然了,與正經八百的金融創新“NOW賬戶”相比,“余額寶”很難說是徹底的金融創新。“NOW賬戶”在不降低支票賬戶流動性的前提下,成功提高了支票賬戶的收益性。相比之下,“余額寶”雖然同樣提高了收益性,但也付出了降低流動性的代價——只不過借助阿里系的優勢讓流動性降低的較少。
可是,新聞說得再熱鬧,廣大普通的消費者一點也不關心什么創新或變革,只需要明確自己到底該怎么做。我傻傻地認為,媒體有義務從個體消費者的角度進行分析,不能整天想著為行業巨頭搖旗吶喊。在這次“余額寶”的宣傳中,我不知道究竟阿里系是不是故意混淆了利息和貨幣基金的差別,但我可以肯定這種錯誤的比較對“余額寶”大大的有利。
作為一個正在學習理財知識的菜鳥,我的觀點是:普通人根本沒必要使用“余額寶”。站在普通消費者的立場,如果你本來就沒有把錢充到支付寶上的習慣、短期內大可不必關心“余額寶”這個東西,按照之前的習慣繼續下去就好了。
具體來說,筆者對普通消費者使用“余額寶”的提醒有兩個:
一是別把“余額寶”當成理財工具用。如前分析,“余額寶”這東西不是幫你提高收益的,而是幫你更方便花掉自己的貨幣基金去買東西——恰好還是在阿里系旗下的淘寶和天貓買東西。如果真的很在意活期存款利率太低,應當在存錢和降低現金比例這方面下功夫,而不是琢磨怎么能讓要在淘寶天貓買東西的錢有點利息。更何況,具體到消費這個職能,顯然是信用卡更有誠意——信用卡是掏出真金白銀先借你買東西,“余額寶”只是讓你方便地花掉自己的貨幣基金。在個人理財時,沖動消費永遠是最大的敵人。除了信用卡,為沖動消費服務的金融工具都應該砍掉,然后專心致志地在信用卡上跟自己的消費欲望作斗爭。
二是別以為“余額寶”跟存款一樣沒風險。這款產品太新了,新到對應的貨幣基金只能查到14日的年化收益率,并且還是來自一家規模很小的基金公司。又沒有什么特別巨大的好處,干嘛跑去給阿里系和天弘基金當小白鼠呢?從貨幣基金的運營看,如果這個貨幣基金只靠支付寶來募集資金,應對流動性的困難會非常多,F在的年化收益率3.48%能保持一年嗎?要是不幸墊了底,只有排名98位的2.46%收益率,是不是又該大力宣傳“銀行大戰支付寶,支付寶資金改用一年期存款收益立刻提升21.9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較2.46%高21.95%)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