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們,請進取式應對互聯網金融
跟隨、防守不是出路,請著眼未來想想你們的金融專業能力能做什么
還能更菊緊一點嘛?銀行們還沒把阿里金融、京東金融會怎么威脅自己研究清楚,上周蘇寧也放出消息要做蘇寧銀行了。
守勢
從去年9月,馬云正式提出阿里的未來的平臺、金融、數據之后,銀行始終處于守勢。最有行動力的金融機構的玩法也不過是跟進、模仿互聯網公司們的創新,或與之合作。上周,東方證券的分析師金鱗發了一份名為《互聯網改變金融》.pdf的深度研究報告,就是在為銀行們分析互聯網與金融未來的共生競合的新生態,寫得很好,但視角也仍是跟金融機構們討論怎么防守。
合作與跟從都不是出路。這兩種打法現在都已經顯露了弊端:
1、跟進、模仿無疑很被動。在銀行的錢荒里,支付寶推出的T+0理財產品余額寶,上線近兩月資金規模就達到了200億元。有的金融機構嗤笑不屑,有的機構如建行則發布報告呼吁商業銀行快速跟進推出同類產品。但在吸引新增的草根客戶方面,互聯網公司憑借產品與營銷長項,余額寶這樣的產品注定風頭一時無兩。
2、合作要么感情破裂,要么被合作方駕馭。
2011年之前,建行跟阿里巴巴的小微企業貸款合作計劃執行了兩年,阿里從建行學到了大量專業的信貸風險控制的依據和方法,隨后一方面認為其中的大量長尾機會是自己該賺取,不應該分給別人;另外也意識到國企部門之間效率之低,兩家合作轉冷。這也是刺激建行自己做電商平臺“善融商務”的原因。
《國家財經周刊》的這篇文章說,銀行們的怨念還有,用戶們在支付寶、財付通、快錢上通過快捷支付購買了一樣產品,支付寶提供給銀行的信息僅有交易金額,卻截留了具體的商戶、產品分類等信息。但它們手中有大量的支付結算需求,銀行又不得不合作去爭取客戶資源。激進的某央行人士干脆把這類合作形容成引狼入室。
在微信上最受推崇的金融創新是招行的微信版,雖然被銀行同業視為大創新,但在微信的渠道優勢面前也只能聽安排。上面提到這篇文章里寫,招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劉加隆說:“我做服務,他給我開權限。如果我做營銷,他就把那些權限慢慢關掉。5.0版本出來之后,還可能要關掉一部分權限。”銀行人士估計,微信勢必要通過同屬騰訊旗下的財付通來做支付,銀行則需通過財付通的渠道再介入到支付中來。
互聯網對金融的顛覆遠不止眼下這些
P2P、眾籌、阿里金融、微信O2O支付、蘇寧銀行……如果只盯著眼前這些寸寸失地,傳統金融機構們可能失去的機會更多。馬云此前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說過:
我們不是因為要進入金融才進入,而是我們在發展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當中,一定要用到“金融”。原先的金融體系沒辦法支持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很難支持創新行業的發展,所以,我們就自己創新一套金融。
如果行長們找來科技宅們的裝逼圣典《失控》認真讀讀第十二章,就會意識到馬云不是在客氣而是講真的。虎嗅身在金融門外,昔日讀完這一章后大致能想象到的變革都有:
1 互聯網技術使得交易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加快貨幣的流通速度,這等于繞開銀行,增大了市場的貨幣流通量。而大到一定程度,會形成前所未有的經濟動力,甚至影響實體貨幣發行。
2 周期性支付將會被即時支付逐漸代替,這使得在途貨幣減少,減少銀行的存量資金。
3 貨幣、數字貨幣、發行機構的多樣化,會賦予“金融”更復雜的內涵。如果你覺得多看書城的買100元圖書送100元米幣也還只是體內產品的變相折扣,那么淘寶送出的能充手機話費的現金紅包,就已經在跨網絡的兩種交易體系里搭橋。說不定有一天,虎嗅幣對Q幣的匯率變化,能影響以港元計價的騰訊的股價?
這些都將在傳統金融范疇之外發生。或許公司信貸、金融投資、投行等更專業、有嚴格牌照限制的領域,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天下,但互聯網金融將會開發出一套更開放、自由、平等的全新供需環境及運行法則。換句話說,互聯網公司在玩的,是銀行自己也沒有玩過的金融。
銀行們,請尤其重視一下凱文·凱利這段關于電子貨幣的預言式展望:真正的數字現金所需要的經濟機制,將會重新構造我們的經濟、通訊以及知識。請再進取一些,想想在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漏環、業務對立面里的創新可能性。你們干嘛不進場?你們懂金融,互聯網行業的需要的牌照資質又比你們業內少多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