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網絡刪帖
在網絡空間,還活躍著一批“刪帖公司”。他們拿人錢財,幫“客戶”刪除對其不利的帖子、評論甚至新聞。記者采訪了一家“公關公司”,對方提供了一份刪帖“價格表”,這些人自稱與各網站的編輯相熟,刪帖費很大一部分是給編輯的好處費。
6、少交稅費
一位天津市民告訴記者,他于2011年在天津市南開區(qū)購買一套二手房,按照真實成交價,需上交約3萬元稅費。當?shù)匾患业禺a中介的經紀人向他索取4000元“低評費”后,成功將該房產的評估價由每平方米1.7萬元降到1.3萬元,為他節(jié)省了上萬元稅費。按照這位經紀人的說法,這些費用是用來“打點”房管局工作人員的。
北京的房地產經紀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在“國五條”出臺前經手過一單交易,稅費是30萬元。“國五條”出臺后,這筆稅費上升到60萬元。經紀人向買方索取30萬元后,拿十幾萬元用于買通法院工作人員,通過法院判決方式將房產判給買方,為買方省下了30萬元稅費,自己則將剩余的“經費”收入囊中。
■觀點
監(jiān)管部門
應當整治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灰代辦”匍匐在權力之下,四處延伸,介入行政審批、財稅優(yōu)惠、信貸發(fā)放、招投標及資源配置等多項權力運作,成為腐敗蔓延的重要推手,嚴重破壞了社會秩序。
專家指出,“灰代辦”組織,已經成了社會“毒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部門應該發(fā)起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灰代辦”的打擊力度。
與此同時,網絡監(jiān)管機構也應該對搜索引擎等進行清理,查處“灰代辦”的推廣渠道,阻斷其違法的中介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