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9月中旬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見》后,11月7日,山東省又召開全省創業創新工作會議,鼓勵、動員各地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支持創業創新。
“創業關鍵要有濃厚的輿論氛圍,讓年輕人有創業精神,著眼未來。”7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山東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劉德軍認為,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山東接連從政策支持和氛圍營造等多方面力促創業創新,用意就是通過增加小微企業的數量,提升經濟活力,實現區域經濟彎道超越。
“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參天大樹,也需要廣袤的叢林支撐。如何讓青年打破傳統思維敢于創業?創業意識的培養和讓創業者受到尊重至關重要。”正在利用團中央撥付的專項資金培訓1600名創業者的臨沂團市委書記羅成建告訴導報記者,山東人崇尚“學而優則仕”,相比發達省份,創業氛圍不濃厚。從政府層面支持創業創新,是對青年的鼓勵,但除了政策支持和輿論環境的營造外,引導創業者少走彎路,保護創業激情,是讓更多的人敢于邁出創業腳步的關鍵。
創業意識差距
對山東首次專門召開創業創新工作會議,羅成建認為,這有利于從宏觀環境上營造良好的創業創新氛圍,促進全民創業創新意識的培養。
據了解,今年團中央首次向沂蒙革命老區的18個縣(市、區)的每個縣撥付專項資金3萬元,用于促進青年創業培訓。臨沂團市委從年初開始用這筆專項資金培訓創業者,并為創業者爭取金融支持。
開班多次后,羅成建越來越感覺到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盡早培養的重要。現在政府鼓勵創業,多從大學開始開設創業課程。可在很多大學生的價值觀念 中,從小崇拜的名人或是達官政要,或是科學家、文學家,少有企業家。因此,雖然很多大學生有文化有專業知識,但骨子里沒有創業意識。按部就班地找工作,成了多數大學生的選擇。
另一方面,有的大學生即使畢業了,也沒讀過幾個企業家的故事,對什么是企業、企業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缺乏創業準備,可以說即使想創業,也對創業很迷茫。
“現在的創業已不同于過去,更多的是創新、創意,這種精神需要從小培養。”羅成建由此建議創業課程前移到初中,作為選修課,從青少年時代培養創業意識,并將創業成功作為人生成功的重要選擇之一。另外,政府、社會要對創業足夠寬容,容許探索,容許失敗。
分析山東萬人擁有企業數量與粵、浙、蘇的差距,劉德軍坦言,從深層次上看,其實是創業創新意識的差距。“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的創業政策宣傳力度、解釋力度不夠。”
融資是最大的坎兒
在與多名創業者接觸的過程中,羅成建深感初創業階段是最艱難的時期。
創業項目怎么選擇,創業資金如何解決,每走一步,對初創業者而言,都很難。“因此,創業需要支持、需要鼓勵、需要陪伴。”羅成建表示,各地舉辦的創業大賽其實是對創業者很好的激勵,而創業導師能從更高層次上給予創業者點撥。據了解,臨沂團市委選擇了100名企業家作為創業導師,從不同方面為創業者提供支持,并從去年開始進行創業獎評選。今年11月1日,由團省委等單位主辦的“興業銀行[0.18% 資金 研報]杯”第三屆山東省青年創業大賽也在濟南啟動。
“青年創業的最大障礙首先是資金。”在羅成建看來,雖然一些好的項目可以爭取風投支持,但對多數創業者而言,風投遙不可及,資金是難以跨越的門檻。金融機構從自身利益和風險防范的角度考量,能給予創業者的貸款也很少。
為幫助創業者邁出前3步,臨沂團市委與郵政儲蓄銀行臨沂分行于今年9月13日啟動“贏在沂蒙”青年創業計劃,每年發放1億元以上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重點扶持1000名城鄉青年自主創業。截至10月底,已發放185筆、1238萬元貸款。
據山東團省委書記張濤介紹,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瓶頸,今年前3季度共扶持8770名青年創業者獲得14.3億元小額貸款。
仔細研究了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見》后,劉德軍發現,《意見》將資金支持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前3條分別是設立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提高創業補貼標準、加大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力度,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有了政策后,關鍵看落實。”劉德軍坦言,《意見》從融資支持、載體建設和政府服務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如果各地能落實到位,將進一步優化山東的營商環境和創業創新環境,推動全社會的創業創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