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發布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以下 簡稱“《公報》”)讓專家們的解讀各有不同,但基本共識是:本輪改革采取先易后難的策略;市場化的決定性作用;以及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建設共同富裕與美麗的中國。
而公報中提及的“全會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讓華爾街金融分析師意識到改革的時間表與可能的進程。“它具體到2020年,這隱含著在更具體的目標上,決策層或許已經達成共識。”11月12日晚,一位華爾街資深注冊金融分析師告訴經濟觀察網。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宏觀報告認為,文化、環保產業、軍工、教育和醫療養老等五大產業將受益改革。
資源配置:市場化導向
“本輪改革是市場化導向為核心的全面改革。本次改革是一個涉及‘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的五位一體的全方位改革,而不僅僅是經濟改革,改革相對于前兩次所涉及的領域更加全面。”中信證券宏觀報告認為。
中信證券宏觀報告稱,全會指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相對于以前所提出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更進一步,這表明市場化改革將更加徹底,市場化將更加深入。強化了推動改革的領導組織,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這顯示本屆政府將改革作為執政的中心任務之一,這實質上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和落實提供組織上的保證。
就此,國金證券宏觀報告的解讀是,宏觀上看,三中全會貫徹總書記指導思想,內容高于經濟范疇,總目標為貧富公平,路徑為市場化,保障之一為人民民主專政、之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建設,兩個愿景為共同富裕與美麗中國。
微觀上看務虛7條,務實15條,一方面:成立改革領導小組與國安委、市場化決定性作用、軍民融合等高于預期,另一方面,文化建設引導與繁榮并存、土地流轉沿用十七大建設用地措辭,加快自貿區建設后綴沿海內地開放、國企地位不動搖改革為市場層面、未直接提及金融改革。
具體看,國金證券認為,總體符合十月路演判斷。即三個特點:中央加強對重點領域領導;試點與改革摸石頭;給予未來(2020年)美好的框架勾勒。
不過,在國金證券看來,與坊間想象以及市場預期對比, 超出預期的部分為: 改革高于經濟范疇、總目標為貧富公平,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市場化決定的決定性作用、軍民融合(同時提及強軍目標與編制改革)、國安委新冠名。
符合預期的是:美麗中國、司法、反貪、國安委(市場層面為國動委,但新冠名)、財稅改革、生產要素與基礎產業的市場化導向、強軍目標與軍隊改革的部分論述,與預期完全一致。
弱于預期的則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非單純的豐富精神文化娛樂生活;土地流轉方面為“建設用地“,較17大多刪除“逐步”二字;加快建設自貿區論述中,增加“擴大內陸沿邊地區開放“措辭;沒有直接涉及:金融、地產改革。
而預期朦朧或很確定如:國企改革:地位不變、所有權不變,經營更加市場化;地產恐納入“市場化”論述中,未單獨行文;金融改革沒有涉及,恐納入市場化中論述,未單獨行文。
五大產業的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國金證券認為公報涉及五項民生改革: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藥衛生。中信證券宏觀報告則認為,公報中所體現出的行業亮點主要分布在文化、環保產業、軍工、教育和醫療養老五大產業。
具體如:文化產業加快實現供需繁榮。文化產業是本次公告中重點強調的,公告多次提及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包括“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因此,發展文化產業一方面是作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切合了當前居民服務消費升級的需求,未來隨著居民服務消費升級進入爆發式增長,文化產業將不斷延伸,加快實現供需繁榮。
此外是建設“生態文明”拉動環保產業。環境污染問題是我國工業化到現階段必須面臨的問題,也是當前居民呼聲極高的領域。本次公告中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中信證券預期,未來十年環保產業投資規模將顯著擴大,基于發達國家經驗,未來10年中國若要控制環境污染,環保投入占GDP比重應提高至2%-3%,據此估算未來10年大約需要環保投入10億元。環保裝備、環保服務都將進入高速增長期。
而“強軍”目標有助于軍工行業發展。全文中多次提及軍隊建設,提到“‘緊緊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軍事理論,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未來認為軍工行業受益于“強軍”維護國家安全的目標,同時也是為了應對國際環境重大變化,將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
最后是民生訴求提升教育、醫療養老行業供給。會議提出“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認為教育、醫療養老行業的發展將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會議具體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當前雖然我國居民對于教育醫療養老具有較高的消費需求,但由于這些行業的政府管制狀態較多,整體發展受到嚴重壓制。尤其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醫療養老資源的供需缺口凸顯。
“未來居民消費升級中,教育、醫療等服務消費將成為主要的方向,政策必然將逐步細化,通過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這些領域來增加供給,以滿足當前居民的切實需求。” 中信證券報告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