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0萬元沒有賣的神秘的麻花配方,留在劉偉紅手里到底能夠產生多大的價值?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越來越忙,每天全國各地打來的電話讓她應接不暇……生意家庭難兩全在丈夫潘洪成看來,女人的本分就是看好孩子照顧好家,出去工作也要做點體面的事情。他始終覺得,炸麻花是個下賤行當,跟擺地攤差不多。劉偉紅在菜市場賣麻花讓他在人前抬不起頭來,朋友說他:“快讓你老婆把店關了吧。”丈夫出去吃飯都不愛帶她,嫌她身上一股油味兒。跟劉偉紅在同一小區居住的“闊太太”們揶揄中透著不屑:“哎喲,你怎么干這個?至于嘛!你干一年還不夠你家一天的開銷。”劉偉紅卻覺得,只要能賺錢,干什么都可以,生意不分貴賤。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04年6月份,焦頭爛額的劉偉紅聲帶突然出了問題,嗓子啞得不能發聲。潘洪成不得不替妻子接電話。這短短的半個多月,潘洪成受到很大啟發,他覺得只要做好了,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大。他改變態度正式參與到麻花店的經營中來。
老父親被炒魷魚
劉偉紅的父親曾經是她樣板店的經理,開業一年一個店就賺了22萬,但是劉偉紅卻發現了問題。為了省錢,父親減少了燈具,舍不得在白天開燈,更讓她生氣的是,為了節省成本,父親竟然用非食品專用的“垃圾袋”裝麻花,說他,他還振振有辭:“學生買一根麻花,要倆塑料袋,買3塊錢的4根麻花,他要4個塑料袋,這一個塑料袋5分多錢,它不浪費嗎?”再后來,他一看到劉偉紅,就趕快把垃圾袋藏起來,等她一走,他又拿出來用。
因為這些事,她和父親經常吵架,有幾次都把父親氣跑了。更讓劉偉紅著急的是,一些員工在成了骨干成了熟練工的時候,增加工資也留不住人,走得莫名其妙。后來,她發現原因出在父親身上,他對員工“看”得很緊,還經常訓人,員工特別壓抑,影響了積極性。
2005年3月,劉偉紅已經不能再容忍父親的作派,她很正式地向父親提出:“爸,我今天不是你姑娘,我以總經理的身份跟你說,你回家吧,你被開除了。”她轉過身對工人們說:“你們解放了,以后不用再受氣了。”解除了經理職務的父親,被劉偉紅打發到倉庫做配料管理菜園。
打那以后,劉偉紅制定了工作制度,并設了打卡機。她說,工人不是靠人管的,要靠制度去管。
“創業容易守業難”,許多紅火的連鎖加盟店不久就銷聲匿跡了,她必須時時警醒,不斷推陳出新,現在,除了推出蜂蜜小面包外,麻花已經增加了十幾個品種。她經常檢查各加盟店的經營情況,對不正規經營的店鋪進行“停料”制裁。做就要做最好,這是她的一貫作風。
目前,她已在全國各地開了1500家連鎖店,無論開在哪里,哪里就出現排長隊的現象。一年多來,靠連鎖經營,劉偉紅已經拼下了千萬資產。
采訪結束時,劉偉紅帶記者參觀由她親自經營的位于萊山菜市場內的樣板店。她的麻花店,在雜亂的市場中頗有些“另類”,店面布置得古色古香,井然有序,里面傳出悠揚悅耳的葫蘆絲樂曲。當她沿著長長的過道走過去的時候,我注意到周圍店鋪里投向她的復雜的目光。我有一種感覺:從小生意到大生意,有時真的只差一步。(煙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