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領域創業 王利芬首談秘密武器
2009年9月從央視辭職。她創辦優米網并任總編輯,開始創業生涯。2005年和2008年先后創辦《贏在中國》、《我們》欄目,任總制片人兼主持人。同年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青年領袖”。曾任《經濟信息聯播》、《全球資訊榜》、《第一時間》、《經濟半小時》總制片人等,《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的記者。
2008年8月3日,王利芬、史玉柱、馬云和馮侖在第二屆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亞太中小企業峰會上。像馬云、柳傳志、牛根生等企業大佬,曾經都是《贏在中國》的座上賓,他們也成為王利芬在央視積累下的商界人脈。
在陌生領域,王利芬很快犯下了錯誤。
第一個錯誤跟馬云有點瓜葛。2009年4月,王利芬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培訓時,有了一個非常好的主意——做一個C2C網站。簡單來說,朋友馬云的C2C網站淘寶賣的是有形物品,而她想搭建一個平臺來“淘”人們腦子中的智慧和經驗。用戶打開網站,付費后,就可以跟自己希望的人視頻對話。
王利芬覺得這個主意太好了。80多名員工也被她的精神鼓舞著、感召著。當年11月底,網站終于上線。但她迅速發現,自己被用戶拋棄了。
“這個愿望非常好,但是沒有人愿意買單。我假想這個事情消費者是喜歡的,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上線兩周后,她關掉了這個理想中的完美網站。
第二個錯誤是柳傳志提醒了她。柳傳志登錄優米網后,跟她說,你的網站內容太多,最好要少而精,先重點突破,把一個戰役打得特別漂亮,總結規律,再復制。王利芬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她開始收縮戰線。
“創業需要理性。”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王利芬如此感嘆。
不過,當初她選擇從央視辭掉公職,卻是因為一顆不安分的心,一種強烈的“創業的激情和要嘗試新的生活的愿望”。人到中年,一種時間的緊迫感不允許她再思前想后、優柔寡斷。2009年,她先后在七月和九月與央視新臺長焦利深談,終于成為自由人。
在這之前,她已經是非常成功的職業媒體人。她在央視經歷了三個“五年”:五年調查記者,五年負責《對話》及資訊等,最后一個五年任《贏在中國》和《我們》總制片人兼主持人。她不喜歡那種“一眼看到盡頭”的人生,現在,帶著不確定性,又一個五年開始了。
最近,她被問過無數次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創業失敗了怎么辦?其實,所謂最大的失敗無非是她的優米網無法盈利,她血本無歸。而她的回答是:怎么樣的“一敗涂地”,我還想象不出來。
她已有準備。在北京,無論多冷的清晨起來跑步,只要堅持20分鐘,跑步者就會感到非常溫暖。王利芬說,這是她克服困難的最深體驗。
每一步都要自己主宰
前惠普公司中國區總裁孫振耀做客優米網時,講了件小事。父親曾對他說,如果拿了人家的薪水而沒有把事情做好的話,無異于小偷。這影響了孫振耀的職業生涯。王利芬很喜歡這句話。
顯然,王利芬已經進入狀態,開始習慣以一個公司掌舵者的視角來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