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例子,2003年我開始做個人網站,也就是265.com的時候,一開始很多個人站長不認同我,因為我算新進入的。當時有幾個個人站長集中的論壇,比如K666(中國站長站),我就去那個論壇里,花了很多時間把幾萬個帖子每個都看了一遍,這樣我就能了解中國這些站長的作品有哪些,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住在哪里,哪怕是湖南某個鎮,某個鄉,某個村。
之后,有一家做全世界網站排名的美國網站叫Alexa。2004年我把Alexa里前一萬名的網站(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都了解了一遍,看看這前一萬名都是做什么的網站,提供什么服務,為什么它的流量上來了,這其實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
中國互聯網的投資機會
袁:如果有人想要找您談投資,您大概會對什么類型的企業感興趣?
蔡:我覺得應該分三類,一類是現在已經有足夠多用戶了,比如一些游戲,已經達到了上億用戶,現在已經賺錢了,可以說成功了;第二類還在初始培養階段,我把它當做一個孵化器;第三類,是我說的純粹為了幫助人的,是更小的孵化器,當然,未來有一天它也許能夠發展起來,這都是有可能的。
袁:如果是從應用類型和發展方向上來分呢?
蔡:如果是從發展方向來講,現在我專注于三個方向:第一是移動互聯網,我覺得未來幾年移動互聯網是最大的機會,甚至會改變中國的互聯網結構;第二是電子商務,我們都知道淘寶網很大,但整個中國的中小企業有兩千多萬家,目前上網的中小企業只有一百萬家,還有百分之九十幾的中小企業要借助電子商務來發展,這是最大的機會;第三就是目前正在做的和游戲相關的,但我不只局限于游戲,我覺得應該把游戲、動漫和電影綜合起來,做成一個非常好的集合體,也就是所謂的創意產業,未來在中國這是非常大的空間。
袁:您曾說過,接下來兩三年中國互聯網還是有一定機會的,但再往下可能就會越來越難。為什么這么說呢?
蔡:我覺得機會就是三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是四個億,現在還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未來這三年可能會迅速增加到八個億,但到八個億,基本上就飽和了,中國13億人也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上網,所以這三年增加的新進用戶就是一個巨大機會。之后,第一,用戶基本上飽和了;第二,大互聯網公司該圈的地也圈完了;第三,一些商業模式和技術也基本定型了,你很難再創新了。
創新從拷貝開始
袁:有人說中國互聯網是沒有創新的,就是山寨。其實中國的傳統產業也是這樣,服裝、鞋、甚至電器,您覺得這對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