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登上一座高山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和關鍵事件,我們把它稱作關鍵點。而劉永好的關鍵點在1993年。這一年命運對他格外地垂青,他站上了一個更高、更寬、更廣的學習平臺。
1993年3月,他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界推選出的政協委員,出席了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第一次站在人民大會堂講臺上發言,“私營企業有希望”的標題剛念出口,臺下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身份的變化,使劉永好的人生舞臺一下子擴大了無數倍。這對于一向擅長外交的劉永好來說,真的是如魚得水。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他的身邊便匯集了大量的人脈資源,而這個條件卻不是每個企業家都能夠幸運地遇到的,劉永好深知這一點。
“作為工商聯副主席和政協委員,我有機會接觸到中國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和專家,通過溝通和交流,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這就像是爬山,過一段時間爬上一座更高的山,就能夠看得更遠一些。現在我已經不是工商聯的副主席了,因為按照規定,我只能擔任兩屆。不過,我現在還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的負責人,仍然有很多機會和國家經濟界的專家人士討論求教。對于國家宏觀經濟的狀況研究多了,想問題才能更加深刻。”
“事事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是在企業界、學界還是政界,與其說劉永好交了很多朋友,不如說劉永好認識了許多老師。一向謙虛謹慎的他將眾多智囊納入他的“知識庫”,隨時需要,信手拈來。所以,不是一個劉永好在治理企業,而是中國各個領域最優秀的專家在幫助他治理企業。
現在,學習也是劉永好要求女兒劉暢的一條“家規”。
“過去家里很窮,所以我們肯拼肯吃苦,而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新一代年輕人有著更優越和富裕的生活,但他們也面臨著一個更加現代化和知識國際化的社會,他們的空間其實更大,不過要想成功,首先要學好本領。”
1996年,劉永好送女兒劉暢前往美國求學,2002年,22歲獲得MBA學位的劉暢回國一露面就已經是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然而,劉永好立下規矩,十年之內不允許女兒在媒體面前曝光。如此用心良苦的低調處理,其實劉永好只是為了讓女兒能有一個寬松的環境繼續學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