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戊樸確定了創業方向便進入了艱苦的試驗階段,他用自己的積蓄買太陽能盤模子,在家里的陽臺上做實驗,模子轉得很快,那一刻他更確定了這個項目的可行性。但是,第一次實驗最終失敗了,發生了強烈的爆炸,后來的實驗越做越難,越做越復雜,投入也越多。這讓本就積蓄不多的黃戊樸變得捉襟見肘。“我當時就想,只要有錢就做,沒有就算了。但我會一直堅持,我總感覺節能減排需要我,研究這些東西又是一種樂趣,對我來說,這些就是生命里的一部分。”
李涌是在黃戊樸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的,用黃戊樸的話說他們兩人是忘年交,一對“70后”。那時候黃戊樸的錢只夠維持半年,而李涌對節能減排的項目一直很感興趣,他看到20年前的老領導黃戊樸的實驗演示后當即便決定投資。
“他說我老驥伏櫪,我說他慧眼識寶,我們在產業發展上有共同的目標,所以合作計劃一拍即合。”談到黃李二人的合作,黃戊樸滿面春風,這次合作為黃戊樸的創新之路解決了后顧之憂,于是他便開始了在家中潛心研究這套節能減排裝置,作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批合資企業的骨干技術員工,黃戊樸有著堅實的“閉門造車”基礎,“在長飛的時候,國外的先進設備運到中國,我們用兩周的時間就能造出一套比原設備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設備。”黃戊樸所要做的節能減排裝置在國外同樣存在技術原型,但是每套設備大概需要1萬~1.5萬美元,這樣的價格在中國很難推廣。
黃戊樸似乎面臨著和他在長飛工作中一樣的技術難題,那就是如何在保證功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只不過這次的他沒有了同事,沒有了豐富的行業知識,而只有自己的一腔創業激情。項目的實驗過程非常艱苦,要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采集數據,檢測自己組裝的OEM核心部件。不管白天黑夜,一開就是一萬公里,李涌有時深更半夜還要在高速公路上開車。70多歲高齡的黃戊樸有時也跟上車,在上面坐三四個小時,查看設備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找規律和數據最佳值。
經過兩年的實驗,黃戊樸成功地研制出了同樣功效的節能減排裝置,它能使車輛的耗油量降低10%、尾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50%。并將美國1萬~1.5萬美元的設備價格壓縮到了1萬~1.5萬元人民幣,這是一次成功的中國式技術創新。2005年微氫集團創立,李涌任CEO,黃戊樸任CTO,從產品研發到產業化,公司走得很順利,節能減排裝置也成功地通過了湖北省科技廳的技術成果鑒定。2010年公司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經過前期的投入,從研發產品到小批量生產,再轉化成合格的工業產品一共經歷了7年。目前,這項節能減排技術已經申請了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也在申請過程當中。
“公交車市場集中度高,可以降低市場開發的難度。”李涌說。所以前幾年微氫的產品主要針對公交,現在已經有了300臺的裝機量,武漢大街上有不少公交車裝上了微氫的節能減排裝置。今年6月,微氫拿到了國內某投資人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投資,正在籌劃建設新的廠房。公司員工從去年的4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70多人,專注領域也從公交市場轉為了煤礦大型機械以及航運市場,“我們已經和中煤、中遠等大型國有煤礦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將產生1個多億的節能量,預計微氫可實現年5000萬元的利潤。”李涌說。去年微氫還參加了《創業邦》傳播舉辦的創新中國Demo China的比賽,進入了總決賽并獲得了創新之星第三名的好成績,76歲的黃戊樸親自上臺介紹項目,感動了在常的所有觀眾。
黃戊樸現在除了每天上午到公司做技術指導外,還要上5個小時的網,主要是看國外的技術性網站,閑暇時還研究如何將產品量產后更便宜,以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我現在正在搞水的新能源研究,可是國際上好像不允許,說是違反能量守恒定律。”黃戊樸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