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按最保守估計,北京大約有10萬根電線桿,它們覆蓋面積廣,輻射用戶精準,是天然的廣告平臺,正因為此“牛皮癬”廣告在人們視野中成為了家常便飯不勝其擾。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既能幫政府解決“小廣告”難題,又能用市場化的方式賺到錢?我們來點好玩的,電線桿狂想曲!
最近,黑馬哥在北京馬路上,發現電線桿全部戴上了“套套”——是鐵絲網做的套,套住了電線桿身子的下半部分。
打聽之下才知道,是用來防止亂貼小廣告的。黑馬哥注意觀察了一下,那些沒戴“套套”的電線桿,每根上面都貼著一堆小廣告,令人討厭的是,貼小廣告用的膠水都很“強力”,特別不容易清除干凈。為了對付小廣告,專門有人噴上有很強腐蝕力的東西去消融小廣告上的膠水,然后再拿小鏟子吭哧吭哧地鏟啊鏟啊,那個費勁啊……甚至見過前面環保阿姨在前面拼命鏟除小廣告,后面不遠處就有房產中介的小哥拿著一疊小廣告跟在后面貼,這讓人喜劇的場面…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電線桿上的小廣告就是最讓人討厭的城市“牛皮蘚”——鏟不凈,影響市容市貌;還多虛假信息,讓人上當受騙。
黑馬哥沒百度到北京電線桿的數量,但查閱了一下相關知識,按相關要求,應該是馬路邊上每隔50米栽有一根電線桿,而北京早在2010年就有超過2萬公里的公路里程,那意味著北京有大約40萬根電線桿,剔除掉荒郊野外的電線桿,怎么也得有10萬根電線桿需要人維護吧,按每人每月維護3000根算,得養300多人。
來算一筆賬,北京市政府每月光維護電線桿的市容市貌就要支付近100萬元的人工和物力(按每人每月3000元算),一年就是1200萬元啊。當然啦,這些人還要負責維護北京路邊的公交站亭的小廣告。但不管怎么說,政府為了維持帝都的臉面,還是出了血本了。
電線桿上為何那么多小廣告
1、對于像房產中介、小餐館這樣的本地生活服務提供商來說,在電線桿上貼小廣告比任何其他方式都更精準;
2、這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打印一張小廣告成本也才幾分錢(真實更低),貼滿整條街的成本也非常。幌鄬Χ,公交站亭的廣告欄很貴,且更換不方便,社區廣告欄不是隨便能進去的,那是放黨報放、放宣傳的地方。
3、時效性強,能隨時變更,隨便覆蓋即可。房產中介、老軍醫、婦科小門診等生意,針對的都是流動性和隨意性很強的客戶人群,電線桿小廣告能隨時變更的特性正能精準打擊目標人群。其他的線下廣告方式都滿足不了,只有每天重復貼小廣告。
4、小廣告天天被清理,站在小廣告投放方的角度——你要撕,我當然得繼續貼!
黑馬哥觀察,給電線桿戴上鐵套套的做法雖然方便了人工清理小廣告——只需輕輕一揭就能去除小廣告,但效果還是不太明顯,膠水比較多的地方清理得也不夠干凈。按每個鐵套套20元錢計算,如果有10萬根電線桿做了這樣的處理,這項開支得數以百萬元計算。加上一年的人工和物力支出,為清除小廣告,北京市政府部門每年至少開支上千萬元。還處理得不夠徹底。
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既能幫政府解決“小廣告”難題,又能用市場化的方式賺到錢?
黑馬哥和一群天天報道創業的i黑馬網的屌絲同事們就在飯桌上展開了狂想,于是“電線桿傳媒”狂想曲出爐了!
成立中國第一家電線桿傳媒公司
黑馬哥就干這么一件事:去跟國家電網北京分公司和北京市負責市容市貌的部門合作,承包北京城區10萬根電線桿,成立電線桿傳媒公司。經營范圍:廣告、互聯網信息、電子周邊產品。
然后研發出一個一米長、能很方便裝和卸在電線桿上的廣告圈圈(高度應該正好跟路人眼睛平行),規定好貼在圈圈上的小廣告的規格,當貼到一定量的時候,把這個圈圈拆卸下來,再把這些過期的小廣告當廢紙賣給廢品回收站,總之要讓每一根電線桿都顯得大氣上檔次!
規范化貼小廣告之后,既解決了小廣告影響市容的難題,又有海量的廣告位可以賣給需要精準傳播的本地商家。這可比在《京華時報》等都市報做廣告精準多的去了。
還要解決廣告受眾停留電線桿時間過短的問題,很簡單,電線桿有天然優勢!和國家電網合作,給每根電線桿上掛靠一個萬能手機充電寶(要高端大氣上檔次),投擲5毛錢,5分鐘就充好電,這5分鐘他干嘛?看廣告。∵@就叫消費“無聊時間”。
電線桿傳媒的客戶在哪里
電線桿傳媒的廣告位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既有高檔社區的電線桿廣告位,也有屌絲經常出沒的電線桿廣告位,可以說電線桿傳媒的廣告位覆蓋的用戶包含了男女老少各個階層。
所以電線桿傳媒的廣告客戶有這么幾類:A、各大房地產中介公司;B、隱藏早城市各個角落的大小門診老軍醫;C、本地餐館、超市便利店;D、以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E、各大APP下載二維碼廣告。F、尋人、尋物啟示……反正只要原來投放在DM、都市報分類廣告類目里的廣告主都是電線桿傳媒的潛在廣告客戶。
電線桿傳媒廣告投放時段
按照時間段的不同,電線桿傳媒的廣告也有針對性:早上上班時間放電商公司的小廣告,中午放各大房地產中介廣告。下班的時候放本地餐館、超市的小廣告。晚上放各大割包皮小門診、治腳氣老軍醫的廣告。
電線桿傳媒如何盈利
前面說到政府部門為治理電線桿小廣告,每年的維護費開支上千萬元。電線桿傳媒成立后,第一時間收編這些阿姨大叔,北京市政部門怎么也得給我補貼點?一年1200萬就到手了,起碼養活了這幫清潔工。這幫清潔工再也不用費勁地鏟除小廣告了,變成了貼正規小廣告,以及抓那些沒有花錢亂貼小廣告的小青年們。未經繳費,亂貼小廣告?背靠政府啊,逮到一家,直接派人到亂貼小廣告的企業店里去罰款,必須要規范。
假設一家小超市想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時做個促銷活動,那么它總有預算的。這種商家不少,我們按0.2元錢一貼,保證每帖放24個小時,一根電線桿每天估計能貼20個小廣告(提前印刷好的一張印著20個小廣告的促銷海報)算,每根電線桿每天能掙4塊錢(成本1元錢),假設光北京的電線桿有10萬根,光北京市場每天就能產生40萬元的營收,一月營收1200萬元,一年也有個1.44億元。這還不算黃金時段加價、周末加價等奸商行為,以及讓某款產品一夜覆蓋京城的整合營銷收入。
上面說了,政府幫我把貼小廣告的人工成本分擔掉了,剩下需要支付的是:1、海報設計和印刷成本,每年大概是3600萬元;2、銷售人員工資和提成,按廣告行業較高的提成比例20%算,一年銷售人員工資+傭金支出約為2880萬元;3、電線桿維護費——每根每月按照20元計算,10萬根電線桿每個月維護費用200萬元,一年2400萬元;4、其他不可預知的支出400萬元。光北京市場,電線桿傳媒一年營收1.44億元,成本9280萬元,凈利潤5120萬元!(即便那幫大媽的成本要我們來承擔,那么凈利也3920萬元)凈利潤率高達35.5%!
以北京市場為樣板,打通上海、廣州、深圳,估計每個城市都能賺取3000-5000萬元的凈利,這四個一線城市做下來就有1.2-2.5億元的凈利潤,再滲透到2、3線的各省首府城市,組成一個覆蓋中國最有消費力的城市白領消費人群的電線桿傳媒網絡成形了。那價值……電線桿傳媒干個3-5年就可以上市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