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旭光、孫秀錦夫婦曾經是默默無名的下崗工人。而今,他們卻成為人人敬贊的創業標兵。孫秀錦先后被評為“襄樊市創業女明星”、“首屆襄樊十大創業女杰”。他們是如何實現這么大的轉變,獲得今日的成就?日前,記者采訪了這個模范家庭。
1996年,孫秀錦所在的襄樊市第一針織廠,因效益不好實行改革裁員,孫秀錦從此成為下崗人員。同年,在襄樊市絨線廠工作的盧旭光也因單位大量裁員而失業。短短數月,夫妻二人雙雙下崗,這對當年僅有20幾歲的年輕夫婦來說,是人生一次重大挑戰。回首當年,孫秀錦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候感覺就像走進了死胡同,找不到方向,很茫然。”
路還很長,日子還得過。孫秀錦同丈夫擺地攤、送牛奶,維持生活。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丈夫認為,當時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帶動了居民住房消費,襄樊房地產投資正處于增長期,這也促進了家裝行業的發展。夫妻兩人經過反復斟酌、商量后,決定做家裝實木地板生意。
孫秀錦回憶說:“1997年,第一次進貨就栽了個大跟頭,給了我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由于信息不暢,很難了解生產商及產品的相關信息。孫秀錦便委托遠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工作的舅舅幫忙打探。在舅舅的介紹下,孫秀錦同丈夫一起來到該市尋找生產廠家。幾天時間,他們奔走了轄區3個縣,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木地板生產企業。說明來由后,雙方交談很愉快。廠家拿出了新品樣板,孫秀錦和丈夫經過仔細查看,覺得質量、做工各方面還不錯,便與廠家簽訂了一筆10萬元的貨單。終于聯系到合作商了。就在孫秀錦與丈夫欣喜不已時,讓他們意想不到事情發生了。回樊10多天,集裝箱終于發來了,但卻并非當時所選的木地板,質量、色澤、做工都大有差別,完全就是劣質品。他們在長虹路陶瓷大市場中,租了個8平方米的小門店,以半價出售貨物。一個月過去了,也不過賣出去一戶,接下來的幾個月都是如此,就這樣,用了整整3年時間才把這批貨售完。吃一塹長一智。此后,他們格外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