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一般人心目中,養雞和種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柏林鎮的劉祥銀卻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開創“雞茶共生”生態農業模式,走上了致富快車道。
在一般人心目中,養雞和種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柏林鎮的劉祥銀卻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在茶園里放養土雞,利用土雞來除草滅蟲,而雞糞又用于還園肥田。通過開創“雞茶共生”生態農業模式,走上了致富快車道。
幾年前,在白馬山村的邀請下,劉祥銀以每年3萬元的價格,承包村里的茶場。然而,忙碌了一年,采摘下來的大堆茶葉由于品質太差卻銷不掉,一百多畝茶葉只賣了兩萬元,還不夠承包費用。原來,他的茶園里用了化肥、農藥,茶葉達不到綠色有機茶標準,而且種的是“大路貨”,賣不出價。
劉祥銀反復琢磨,如何對茶樹品質進行徹底改造,讓茶場起死回生。一天,他看報紙時獲知一條信息:可以利用養殖和種植結合的方式,發展農業項目。
于是,劉祥銀開始在茶園里養羊,地上的青草很快被吃得干干凈凈,可因為羊個頭大,吃完嫩草就啃茶葉,只得放棄。后來,在縣農業局和環保部門的幫助下,劉祥銀嘗試“雞茶共生”循環生態種養,從本地引進了一批雞進行放養,經過反復對比,最終確定了蛋雞品種“海南鶴”。經過數年的培育,劉祥銀的茶園脫胎換骨,茶樹鮮葉品質也有了質的提升,通過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有機茶”品牌認證。
至此,劉祥銀成功創建了白馬山土雞蛋、白馬山生態雞、白馬山有機茶三大品牌;并且實現了經濟、生態高效良性循環。劉祥銀的120畝茶園,生產高檔有機茶250公斤,飼養土雞4000只,一年產值60萬元。由于不用施肥灑農藥,節省了大量人工費用,純利潤達到3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