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以前在廠里的工作很穩定,突然一下子從一種安逸的狀態轉入到了社會激流之中,下崗初期的老于還真是不適應。2000年下崗后,老于在家里只呆了一個禮拜。“下崗了,能有什么辦法?只能是趕緊找個干的,要不一家老小怎么辦!”可40歲的老于沒多少人想用,一來是年紀大了,觀念跟不上;二來是社會上的就業情況本來就不太樂觀,找一個合適的職業更是難上加難。老于看找工作不容易,還不如自己干。聽似盲目,老于卻是下了一番苦心。在投資項目前,老于先做了市場調查,發現自己想投資的這個服裝品牌在太原還沒有總代理,有很大市場開發潛力,項目合適后,老于又分析了自己的情況,自己以前在廠里干的主要是管理,在經營的管理上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籌集好資金后,老于的服裝店在太原一家大型超市附近開張了。 可讓老于沒想到的是,店是開了,可客人卻很少,干了幾個月都是不賠不賺,為此,他只好將服裝店關閉。老于為此困惑了很久,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我自己考慮過,不論是店內的裝潢布置,還是客戶服務,我能想到的細節都想到了,我覺得我哪個環節都做得很到位。可我沒想到自己每天起早貪黑的就得了這么個結果。”后來,業內人士指點老于說,老于的失誤是在選址上。老于將服裝店選在規模比較大的超市附近,是一種典型的“傍大款”以求快捷成功的做法。在創業初期采取“傍大款”的方式是提倡的,但這“大款”的選擇也有學問。對于老于來說,選擇品牌服裝集聚地如服裝城就比選擇超市這種“大款”要更易拉動服裝店的人氣。超市的顧客更多是前來購買生活用品,真正消費品牌服裝的人群很少,所以,對服裝店的拉動效應就不明顯。
五十知謀略:傳經驗事業如花
近年來,太原的花店越來越多,購買鮮花也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點綴與興趣。
花店,好像和男人的關聯不大,尤其是趙大爺這五十開外的老漢,可趙大爺的花店就開在五一路上,你不得不承認,在百花叢中坐著的不是年輕美麗的花仙子,而是一個笑容可掬的老大爺。趙大爺說他下崗是自己要求的,一方面是自己歲數大了身體不太好,車間的活兒干不動;另一方面則是孩子們都支持他早點在家享受天倫。可真下崗了,趙大爺又不太習慣這清閑的日子,總想干點啥。
后來在子女的提議下,平常就喜歡擺弄個花花草草的趙大爺開起了花店,在外人聽來,一老大爺開一花店好像挺美的,可是趙大爺卻一連擺手連說不好干。
“這花店是我的孩子們湊錢開的,說我是個看店的老板,他們是股東,花店雖然小也是有限責任制,賠了賺了不怨我。我知道這是他們安慰我,可咱不能讓孩子們的錢白花呀,一開始也是發愁呀。”趙大爺一開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營銷戰略”,賣出去的花都沒有標簽,后來是很多回頭客對趙大爺說收到者無從得知花來自哪家花店、花店的具體地址等等信息后,趙大爺這才明白做生意就要不放過任何能夠提高花店的知名度的細節,這樣才能贏得更多顧客,受了啟發后,趙大爺精心準備出了個性的標簽。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由于趙大爺平常就喜歡養花,積累了很多關于養花的常識,每有顧客來買花,趙大爺都會熱心地教授半天養花的經驗和常識,培養了不少喜歡花的“鐵桿回頭客”。
在交談中,記者發現趙大爺的觀念很新潮,來店里的也多是一些年輕人,趙大爺都和他們熟絡地聊天,趙大爺對記者說,雖然年紀大了,但知道了交流的重要,從交流中,他學到了很多新鮮有趣的東西,也教給別人一些東西,他感覺這樣的創業很快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