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宇博、何慶源、趙科林、鄧元鋆、梁玉媚、谷思華。冥冥中注定抑或只是巧合,在諾基亞中國區負責人這個位置上,幾乎都是“土、洋”職業經理人交錯。這些看上去頗為工整的中文名中,將于2012年1月1日正式上任的谷思華(G ustavo Eichelm ann)是諾基亞中國第三位外籍“一把手”。十年來,諾基亞中國歷任六名主要高管,其中前三位見證了無名的諾基亞品牌如何在中國變成參天巨木。中間兩位,一度是支起巨木的主力,卻又在巨木被撼動的一年中“出走”。如今,接力棒落在了谷思華手里,他要承擔的不僅僅是“復興”重任,更要面對那些同樣在中國市場混跡多年的“洋友商”們 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三星 十年中國市場征程,每一家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
一年三任,諾基亞中國頻換帥
近日,諾基亞正式宣布任命谷思華為中國區負責人,該任命自2012年1月1日起生效。在過去不到12個月間,諾基亞中國區三度更換團隊領導者。先是去年年底,在諾基亞工作超過六年的全球副總裁、中國公司副董事長鄧元鋆離職。半年后,統管大中國區、韓國及日本業務的梁玉媚亦宣布離任。
由于在梁玉媚辭職之前,諾基亞C E 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 lop)剛剛來過中國。當時的諾基亞高端新品乏力,更有傳與國內經銷商不合,一時“烽煙四起”因此,業界自然將幾種現象結合在了一起,認為梁玉媚離職是全因業績不佳。不過當時諾基亞中國官方否認了這種說法,按照職場慣例,諾基亞全球主管銷售業務高級副總裁趙科林更給予了梁高度的評價。
再看鄧元鋆,一位曾與其共事的諾基亞前員工告訴南都記者,2009年,由于中國區業績彪炳,亞太區負責人趙科林被提升至高級副總裁,統管全球銷售業務。如此一來,當時主管中國區銷售的鄧元鋆應該是接替趙科林的不二人選,但最終主管市場的梁玉媚成為了真正的掌權者。
“如果當時是鄧總操盤,或許情況不會像現在這樣。”該人士認為,一直以來諾基亞在國內之所以“強”,除了產品外,渠道、銷售環節亦非常重要。因此,即便產品出現“斷檔”,另外兩個環節足以在好產品出現后迅速挽回局面。而目前的問題是,諾基亞不但產品難以吸引眼球,渠道還頗有微詞。
“這意味這谷思華將面臨前所未有的 糟糕 局面。”市場調研機構R ationalA B分析師張星認為,十年前諾基亞之所以能迅速超過摩托羅拉和愛立信,成為國內第一大品牌,因為大家的產品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但現在則不同,相比任何一家對手,諾基亞手機無論軟件硬件,都不能第一時間把最新最好的帶進中國市場。此前,趙科林曾證實諾基亞最新的W indow s Phone需明年上半年才能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法則,你需要一款明星機
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十年來,這三家最老牌的洋手機代表一直在中國市場纏斗著,亦詮釋著中國市場的不二法則 你需要一款明星機。
2000年,中國最受歡迎的手機品牌仍然是摩托羅拉和愛立信。然而,諾基亞推出了經典機型8210,迅速把同年上市的愛立信T 28sc打得一敗涂地。次年,諾基亞乘勝追擊推出8250,愛立信則宣布退出手機市場。同年,愛立信與索尼建立合資公司“索尼愛立信”,才算是緩過氣來,重出江湖。
值得注意的是,索尼愛立信的另一名合資者索尼公司,亦曾在中國手機市場上“打拼”過,但結果卻和愛立信一樣,早早便鳴金收兵,折戟沉沙告終。不過至此之后,兩家公司以“索尼愛立信”之名重新崛起的故事倒與諾基亞有幾分相似 通過T 618、T 628、K 700、S700等一系列明星機型,索尼愛立信代替兩家母公司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市場位置。但近年來由于轉型智能化動作稍慢,且遭遇同樣在工業設計領域獨樹一幟的蘋果公司,索尼愛立信開始有些“力不從心”,業績震蕩明顯。
至于摩托羅拉,一直到2007年以前,它與諾基亞拉分別占據著中國手機市場前兩名的位置。2006年,因為明星機R A ZR V 3持續數年的熱銷,市場份額超過20%的摩托羅拉更是離諾基亞越來越近。然而,成也V 3敗也V 3,因為產品線后勁不足,摩托羅拉迅速進入下滑軌道,業績和公司整體狀況更在2008年跌到了谷底。直到此后的一系列產品調整、公司分拆、平臺縮減等動作,摩托羅拉才重新回到上升軌道。
戲劇性的是,諾基亞的這兩位老對手都與“收購”扯上了關系。今年8月,谷歌宣布收購摩托羅拉。兩個月后,索尼宣布全資收購索尼愛立信,愛立信則算是正式退出手機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