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無數年輕程序員,加入軟件行業。
他們在學校里學過編程,但是對這個行業的現實一無所知。
Patrick McKenzie是美國一家小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寫了一篇長文,介紹這個行業的一些實際情況。我看了以后很感慨,有些地方很受啟發。我選擇了一部分,翻譯如下。
一、90%的編程工作來自內部軟件
(90% of programming jobs are in creating Line of Business software)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能有一種印象,覺得大部分程序員,都在編寫公開出售的軟件或者通用軟件。
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大部分程序員,實際上編寫的是不公開的企業內部軟件,比如追蹤費用的軟件、優化裝運成本的軟件、幫助記賬的軟件、設計新部件的軟件、計算保單價格的軟件、識別惡意訂單的軟件等等。
各種各樣的商業公司,開發內部軟件,解決它們自己的問題。市場上對程序員的大部分需求來源于此,只有極少數程序員直接編寫面向外部顧客的軟件。
內部軟件的開發,通常非常乏味,令人厭倦。因為它們的技術復雜性低、技術決策非常保守、預算很少、缺乏長遠考慮。但是,世界上大部分編程工作都是這種。
二、別人雇你的目的,是讓你創造利潤,不是讓你編程
(Engineers are hired to create business value, not to program things)
商業公司最關心的(或者說唯一在乎的)事情,就是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因此,它們實際上需要的不是程序員,而是能夠幫助它們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人。
開發優美的軟件,解決技術難題,編寫沒有bug的代碼,這些都不是商業公司的目的。它們雇傭你,是為了讓你幫它們完成某個可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項目,而不是因為你是geek。
你個人對于公司的唯一價值,就在于你能多大程度上為它們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三、不要自稱為程序員
(Don‘t call yourself a programmer)
很多公司的經理不懂計算機,在他們心目中,“程序員”就是一群高成本的勞動力,只會在一臺復雜的機器上干一些難懂的事情。
如果你自稱為“程序員”,當公司需要壓縮成本的時候,某些經理首先就會想到解雇你。有一家公司叫Salesforce,口號是“沒有軟件”,意思就是如果經理們購買了他們的服務,就不再需要別的軟件管理銷售業務了,也就是說,不再需要自己雇傭程序員了。
正確的做法是,你應該把自己描述成與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有關系的人,比如“xx產品的開發者”或“改進者”。有一個Google Adsense程序員的自我介紹,是這樣寫的:“Google公司97%的收入,與我的代碼有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