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全民總動員 創業在宿遷”為主題的第六屆宿遷創業文化節在市區拉開帷幕。三天時間里,我市將舉辦創業嘉年華——全民創業成果展銷會、創業面對面——宿遷財富論壇、創業群英會——“贏在宿遷”2011青年菁英創意創新大賽、創業技能秀——全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創業金點子——面向全國有獎征集創業項目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全民創業推向新的高潮。
從2006年開始,每年一次的創業文化節吸引了全市人民的關注。在三天的節日里,來自鄉村的“草根創業者”們成為耀眼的明星,表彰、講演、交流、競賽,各種與創業和創業文化有關的思想觀點相互碰撞、融合,使大家對創業文化的認識得到升華,一批富有新意、具備可行性的創業創意由此誕生……創業文化節已經成為宿遷市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成為展示宿遷城市形象、體現宿遷城市精神的重要元素。
“‘生態為歸宿’是我們的發展理念,‘創業求變遷’是我們的發展路徑。”市委書記繆瑞林說:“創業永無止境,文化世代綿延,宿遷就是要通過大力推動創業文化發展,從而引領經濟社會實現新的跨越發展。”
用創業文化凝聚起宿遷的精氣神
我市提出打造創業文化始于2006年,這在當時不僅是江蘇首家,放諸國內也屬率先。
當時,地級宿遷市成立剛滿十年。十年的拼搏,我市走出了打基礎、還欠賬、蓄后勁的“建市”階段,開始步入求突破、跨臺階、大發展的“興市”階段。
這時,市委、市政府敏銳地覺察到,宿遷要在新的平臺上謀求更大突破,在“精、氣、神”上總是缺少點東西:大多數群眾思想意識中“創業元素”的稀少是影響和阻礙宿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瓶頸。
宿遷人重義輕利,你說聲“夠朋友”,他就能為你兩肋插刀。你要說讓他擺個地攤去創業,他思前想后不愿意。為什么?保障是一個問題,嫌丟人、愛面子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市委、市政府認為,作為經濟發展洼地的宿遷,要在新一輪的區域競爭中搶得先機,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必須重新審視宿遷本土文化,揚優棄劣,兼容并蓄,融合創新,以開放的文化之魂凝聚發展的強勁動力,努力打造符合宿遷實際、具有宿遷特色的創業文化,不斷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
2006年5月8日,我市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訓動員大會上提出《創建學習型機關引領宿遷創業文化》,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富有宿遷特色的創業文化。
2006年8月29日,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圍繞打造核心競爭力,精心培育創業文化。創業文化正式寫入市黨代會決議,成為全市廣大干群的共同奮斗目標。
同年10月,通過媒體面向全市征集,我市把“生態為歸宿、創業求變遷”定為城市精神。
自此,一股建設創業文化的大潮開始在8555平方公里的宿遷大地上奔流涌動。
市委、市政府對 “創業文化”內涵的描述淺顯易懂:“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同時在全社會實現“四個轉變”,即由認理訥言向明理敏行轉變、由守業守舊向創新創業轉變、由重義輕利向利義并重轉變、由大而化之向精心精細轉變。
市委主要領導認為,如果把經濟實力比作一個地區的“骨”和“筋”,那么文化底蘊就是“氣”和“神”。宿遷正處于加速發展的初始階段,此時,思想觀念的轉變,精神力量的塑造,比建幾座工廠、修幾條道路、上幾個項目來得更重要更深刻更長遠。
“我們要把創業文化打造成宿遷的主流文化和城市品牌,使創業欲望融入每個宿遷人的生命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業沖動!”繆瑞林表示。
“服務套餐”為創業者保駕護航
創業文化建設提出6年來,宿遷推出系列“服務套餐”,為建設創業文化加油鼓勁,為創業者保駕護航。
面向全市546萬人民的宿遷創業文化建設,不是簡單空洞的說教,而是以感性、引人入勝的方式出現:廣播天天有聲音,電視天天有畫面,報紙天天有文章,網絡天天有內容,新聞媒體面向大眾開設的“創業課堂”、“創業之路”、“創業經驗大家談”,使創業文化輕松入耳、入腦、入心。
同時,全市每年都要表彰一批“草根”創業明星。創業明星享受的待遇是空前的:市領導親自頒獎,電視全程直播,報紙、網站上刊發他們的照片和先進事跡。
“我們就是要通過典型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讓更多的人‘追星’,進而成為創業者,以帶動更多人加速脫貧致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正蘭說。
在宿遷,“準創業者”們遇到的各種疑問,都能得到專業解答。全市每年都要舉辦200余場“創辦你的企業”講座,講座要辦到每個鄉鎮,讓全市每個想聽講座的群眾都能聽到。同時發放《宿遷創業文化簡明讀本》、《宿遷創業指南》、《農村創業實用科技指南》等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教材。新聞媒體同步開設“創業課堂”、“創業之路”、“創業經驗大家談”等主打欄目,面向大眾開展創業“普及教育”。
為解決初創業者和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市財政撥出專款設立全民創業基金,用于中小企業創業貸款貼息和工商登記補貼;在蘇北第一個以政府監管、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組建創業培訓專業機構宿遷市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開通創業服務熱線,全方位為創業者釋疑解難。
“創業基金雖然不多,只有3萬元、5萬元,但有了這筆錢,我的創業項目就可以啟動。”采訪中,許多初次創業者表示。
在宿遷,與創業有關的活動很多,貫穿全年, 2月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全民創業培訓月活動,7月舉辦創業指導服務周活動, 11月舉辦宿遷創業文化節活動。同時,還通過舉辦 “創業咨詢服務大集市”、“創業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等各種活動,為全市各類群體提供宣傳教育、政策引導、信息發布等服務。
全民創業帶來“宿遷速度”
持續不斷的創業文化建設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在先進理念的引導、優惠政策的扶持、黨委政府的激勵下,宿遷人追求美好富裕的愿望迅速爆發出來,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創大業,一個個不甘現狀的弄潮兒滿懷創業激情,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成就創業夢想,實現自我價值。
一名30歲、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民除了在家種地、外出打工,還能做什么?宿豫區順河鎮農民張海露給出了另一種回答:網上創業。從2008年夏天開始,他利用自家的舊電腦,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拖把平價店,短短兩年時間他的網店已達到2個皇冠級別,年銷售額達120余萬元,一舉摘掉貧窮的帽子。
從當初3個人的琉璃小門市發展到擁有近3000名員工的上市公司,江蘇秀強玻璃工藝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秀強用18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創業“神話”
……
全民創業帶來宿遷速度。據統計,創業文化建設六年來,全市私營企業達到2.9萬戶,個體工商戶達到16.4萬戶。 6年來,宿遷市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工業用電量、工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增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2010年底,又一喜訊傳來,經過多重指標的綜合考評,宿遷榮膺“中國創業之城”稱號。
“宿遷從建市之初的欠發達地區到今天的奮力崛起,創業文化為宿遷實現后發快進、跨越發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原江蘇省委副秘書長、省委研究室主任、江蘇經濟學會會長顧介康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