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遣散通告,貼在杭州市聚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聚合公司)的公告欄上。這家以醫療信息服務為主業的創業型科技公司,是浙江省醫院預約診療平臺的承建商,也是中國移動浙江分公司(下稱浙江移動)的合作伙伴。
聚合公司成立于2007年,以開發和運維預約診療平臺為核心業務。后受衛生部門限制,其民企身份無法直接進入公益醫療服務領域,聚合公司只好變身SP(Service Provider,無線增值服務商),與浙江移動合作承建該平臺。
這一旨在解決掛號難問題的預約診療平臺,曾是浙江省乃至衛生部的醫改樣板工程。自去年9月底上線以來,已積累了近35萬用戶資源,日均預約3000余人次。然而今年10月1日,這個平臺突然暫停服務,引發當地市民大量投訴。直至10月10日,系統恢復上線,而原本由聚合公司開發并運維的系統已被強行替換為中國移動新系統。隨后,聚合公司被迫宣告停止運營,50余名工作人員相繼遣散,公司開始清算。
什么原因讓一個科技公司從繁榮突然意外死亡?其背后實質是一個在壟斷夾縫中寄生與求生的復雜博弈。公司雖死,殘局未了。
求援移動
國慶期間,浙江在線的醫療預約網站上突然掛出“系統升級,暫停服務”的公告。事實上,系統中斷并非真的是因為“升級”,而是源于平臺共建方——聚合公司和浙江移動互掐線路,人為卸載端口,導致系統服務中斷。
與此同時,聚合公司卻在醫盟網上發布公告:“目前浙江省預約診療平臺數據后臺因移動與我司(總平臺承建商)發生沖突,導致暫時不能實現預約(12580、114、浙江在線、96365均無法預約)。我們無法預計還需要多久才能恢復。”矛頭直指浙江移動。
這場交惡事件的緣由要追溯到聚合公司和浙江移動的最初“聯姻”。
由“80后”CEO何航掌舵的聚合公司,成立之初分別為義烏市衛生局、杭州市三院、杭州市中醫院等提供了預約掛號系統服務,建立了名為“無憂醫保”的預約入口和網站平臺。
知情人士向財新《新世紀》介紹,聚合公司兩位聯合創始人算是“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結合,這也是其能夠在當地衛生部門拿到資源的基礎。但好景不長,2009年衛生部啟動醫改,浙江省衛生廳率先推出省級醫院預約診療服務平臺方案,整合省內醫院資源,實現跨區域預約診療服務。這對聚合公司來說意味著沒有退路:如果不能參與該項目,就將失去浙江省的所有業務,其早期開發的“無憂醫保”平臺也將被叫停。
為此,何航找到了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希望作為服務商承建該平臺,但得到的答復很明確“衛生廳這個項目不可能和民企合作”。
接近省衛生廳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碰壁后的聚合公司做了一個“高明之舉”:引入一個重量級董事——省衛生廳一位領導的家屬。新董事給聚合公司指出一條明路,找浙江移動合作。
2009年下半年,何航帶著成熟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找到了時任浙江移動政企部負責人的陳鑒鋒,后者對該平臺提供的電信增值業務很感興趣,于是與何航約定合作,參與省衛生廳的平臺項目。
按照聚合公司的設想,診療預約平臺盈利前景可觀,幾乎每個省都能做出一個上市公司。
浙江移動參與后,浙江省衛生廳將上述平臺的服務商確定為四家,分別是中國移動12580、浙江在線、中國電信114和浙江生活96365。各家分工為:省衛生廳負責協調醫院以及服務商的配合工作;四家服務商則分別承擔平臺建設的軟硬件投入。其中,浙江移動是主要承建方,負責該平臺系統的建設、日常運維成本以及一個節點建設;浙江電信負責主節點建設,提供IDC機房、網絡設備和服務器等;浙江在線提供一套正版Oracle數據庫和同步備份軟件;浙江生活96365提供兩臺PC服務器。浙江移動在其中的作用最核心。
聚合公司副總經理李鴻東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稱,聚合是以浙江移動的名義拿下服務商資格,是實際的技術操作方。聚合和移動的合作內容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合作共建預約診療平臺,主要由聚合公司提供技術以及運維服務;二是合作開發預約平臺數據庫的電信增值服務,雙方按不同比例利益分成。這類似于神州泰岳(300002.SZ)就飛信業務與中國移動的合作關系。但根據衛生部門的要求,診療預約平臺具有公益職能,不能以盈利為目的,因此雙方的興趣點更多地放在了第二點上。
聚合公司首席戰略官吳炅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回憶稱,在雙方蜜月期,浙江移動曾在一次會議上評估該商業模式,稱運營成熟后,聚合公司每年可分到上億元。
但上述合作內容并沒有落實到書面協議文件,僅形成了多份會議紀要。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一份加蓋了移動公司公章的會議紀要顯示,雙方就該平臺的合作建設達成共識:浙江移動12580與聚合公司就該平臺的運營服務及醫療健康延伸增值服務開展多方面合作,包括:移動信息化應用、彩信、手機WAP、客戶端軟件應用以及其他相關業務。
診療預約平臺2010年9月27日上線后不久,聚合公司即成立了增值業務部,聘請了十余個工作人員,針對數據庫的病患信息先后開發了三款手機套餐產品,但均被浙江移動增值業務部“槍斃”,理由是“產品不夠吸引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