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史蒂夫·鮑爾默墨守陳規,死抱Windows和Office不放,這兩塊業務已成了微軟的搖錢樹。但是,也有人表示,微軟是以犧牲創新為代價,才獲得巨額營業收入。
微軟(Microsoft)到底怎么了?我花了數周時間追蹤并采訪一大批前微軟員工,其中許多人都是效力于該公司長達15年以上的資深業內人士。現在的問題是,你愿意花多少時間,聽我告訴你上述問題的答案。
科瑞·索爾卡自1992年~2009年間一直效力于微軟。索爾卡提到了美國司法部針對微軟的反托拉斯之戰。微軟當時決定反擊美國司法部的指控,拒絕庭外和解。事情從此開始發生了變化。索爾卡還提到,蘋果公司(Apple)在其“我是Mac,你是個人計算機(PC)”的廣告宣傳中嘲笑微軟時,同事們均備感屈辱。然而多年來,微軟默默地忍受這些,幾乎從不予以還擊。
“如果換在上世紀90年代,微軟做此反應,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索爾卡表示。在他眼里,微軟“與以前相比,已變得小心翼翼”。
菲利浦·蘇在跳槽到Facebook之前,曾效力于微軟12年。他認為,微軟喪失原有魅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員工缺乏進取心。蘇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他在辦公室的地板上用睡袋打地鋪的情形,彼時微軟仍是華爾街的一個傳奇。蘇表示,而目下的現實是,在雷德蒙德的微軟工業園區,每天下午5點,交通阻塞就開始了。
這也是為何微軟股票不再像以前一樣,每1年半便進行一次拆股的原因所在。過去七八年里,微軟股價始終徘徊在25美元。這一現象背后的事實是,與過去相比,員工們幾乎都趕在一個時間,趨之若鶩地逃離辦公室。
“一旦辛勤工作與個人收入和其他獎勵脫鉤,”蘇表示,“人們很難再像從前那樣努力工作了。”
不少前微軟員工都將責任歸咎于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他們又怎么可能不作此結論呢?11年前,當鮑爾默接手公司時,微軟可以毫不自夸地說,在軟件領域,它足以令競爭對手聞風喪膽。現如今,微軟更為人知的是其種種失誤,而非成功的舉措和了不起的成績。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它本該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因為十多年前,它就開始致力于電子閱讀器(e-reader)的開發,但是現在,當批評者指責其業績乏善可陳時,公司高管只有一句對應之辭:至少Xbox業務表現不錯。
去年10月,Glassdor.com公司對1000多名微軟員工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只有51%受訪者對公司首席執行官鮑爾默的業績感到滿意。
“與三年前相比,反對史蒂夫的人增加了很多。”一名前中層經理表示。他在效力微軟15年之后,于最近離開了公司。“因此,員工們才會一致認為,在他的領導下,公司已然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盡管如此,我仍然愿意相信,微軟仍然有機會再造輝煌。”里貝卡·諾蘭德表示。她在效力微軟19年后,于2010年離開了公司。“但是,微軟必須得做出改變,而且某種程度上說是劇變才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