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邀請幾位企業家加入飛馬旅,他們就回應一句話或者三句話,一句話是‘干吧’,三句話是‘這是干什么的’、‘我要做些什么’、‘干吧’。”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笑著說起幾位志同道合的企業家最初湊在一起的場景。這個團隊將對創業者申報的創新服務業項目進行評估,入選的項目就加入了飛馬旅大家庭,并給予飛馬旅1%~4%不等的微股份。飛馬旅團隊就為這些項目找來投資人,完成初期投資。當這批創業項目完成第二輪融資,就從飛馬旅“畢業”自力更生,日后也能為飛馬旅新的項目提供融資契機。
9月27日,中國首家創業項目專業管理支持機構——“飛馬旅”正式啟動,這個機構的合伙人包括漢庭的創始人季琦、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分眾傳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江南春、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攜程CEO范敏、Nautica創始人朱欽騏、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3131電子商務創新聯盟主席楊振宇等,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等,也將作為飛馬基金聯盟(飛盟)的聯合召集人,參與到此次項目中。
袁岳成為飛馬旅首任CEO,他表示,過去這些企業家只是做些松散的創業講座或天使投資,這次促使他們轉向系統性組建飛馬旅,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創業者希望得到更系統的支持以及服務。“我們能不能以微股份的方式,深入到中早期的創業企業內部,幫助它們解決問題,為創業好馬插上飛翔的翅膀?”
“今天中國的創業主體是‘70后’和‘80后’,他們以技術、業務模式、產品設計的某個獨特角度起步,但是起步后往往受限于獲得優質資本、發展信息、商業伙伴關系、骨干人才配置、品牌形象塑造、管理規范化與政府和媒體關系協調方面的困境”,袁岳表示,在對創業機構的調查中,優化的投資介紹服務與關鍵環節的管理支持服務,是這些創業者最為期待的服務。
怎么樣能讓好馬在早期就插上騰飛的翅膀?飛馬旅的發起人群體意識到,創業企業在發展早期往往強于某些產品、技術或者服務模式,但在發展的多個方面都不健全,又缺少獲得這些資源的財務條件。也因為支付能力的薄弱,包括研究咨詢、公關廣告、信貸金融、人力資源等在內的很多機構樂于為規模企業服務,而很少能與創業企業達成合作。即使某些投資于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基金機構雖然承諾提供相關的附加服務,但受限于能力、資源與興趣,往往很難將上述承諾兌現。這些服務的缺乏,大大增加了創業企業的發展障礙,甚至導致創業企業的夭折。
袁岳認為,創業企業需要4種早期服務。一是客觀性服務——有助于創業者與創業企業管理者跳出自己的見識與固執,而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或者已經為很多其他企業經驗證明的事實,看到自己企業與所在市場中自己不容易看到的需求與可能的創新實現模式。
二是長線性服務——讓創業者與創業企業管理者跳出某些眼前著急的事情,或者企業日常運行,而能看到所在行業的大勢或者影響到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提供具有格局性的參考意見與某些影響格局的關鍵資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