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可以先摸索
在硅谷,所有的工程師都想創業。不過和國內的大學生創業不同,很多人把創業當作周六、周日做的一件事,他們的想法是我利用閑暇時間寫個創業計劃,看能不能融到錢,融到錢就離職去做,如果融不到錢,就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但是,一旦確認了方向,就需要100%全身心的投入,這樣才更有機會成功。
大多數情況下,工程師拿著創業計劃去找投資者,他們往往不買賬,這些點子也就無疾而終。我在硅谷組建過創業團隊,實力非常強,有牛津的博士,有在大公司做了十幾年的IT精英,包括我在內六七個人都是做技術的,完全能把任何項目做起來。但我們的很多想法都沒有實現,原因就是離市場太遠。
我記得一段時間我想做無線互聯網的安全維護,想把這個項目拿回國來做。我興奮地給留在國內的同學打電話,說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根本不在意。“你考慮過誰會買你的產品嗎?”七八年前,無線互聯網只在國內一些酒店中使用,而且這些酒店是要靠這個掙錢的,安全并不是他們最大的需求。
要有無人可用的心理準備
企業之間的競爭,有產品的競爭,團隊的競爭。能人是公司一筆很大的財富,但是在創業之初,很難吸引到優秀人才。
我回國創業的時候,因為資金有限,要求公司一個月花費不能超過五萬元,即便不賺錢也可以堅持一年半。但這樣一來員工的工資肯定不會高。最初公司只有十個人,每個人平均每月兩千塊錢,很難招聘到滿意的員工。
記得一天下午,我在公司等三個人來面試,從兩點等到五點,一個也沒有來。打電話過去,人家要么告訴我忘了,要么是有別的事來不了,還有人直接告訴我嫌公司規模小不來了。對于大多數創業者而言,這種無人可用的局面很尷尬,但必須要面對。
朋友支持是動力也是壓力
我創業的啟動資金是湊起來的。當時我自己出了兩萬美金,我哥哥給了兩萬美金,還有三個非常好的朋友支持我創業,分別給了我兩萬美金,他們給了我很多幫助,我很感謝他們。但是每個月,你看這些錢一點點減少,心情會非常復雜。
當時壓力非常大,整天感覺非常躁,以前工作的時候你感覺心里很踏實,明天干什么你想得很清楚。在創業的時候,很多東西抓不住,你不知道明天會是什么樣,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心里很虛,壓力非常大。除了工作,創業期間娛樂已經不存在了。家里給你打電話的時候談的也是工作,我媽每天會在我們網站上數發帖的人數。同學見面時談論的也是趕集網的狀況,無形中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