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如何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項目,什么時間開業、如何管理員工和開拓市場?本報邀請幾位創業人士暢談體會。
一創業項目首先要有業務
很多創業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創業之初,最緊迫的就是找到業務,先養活自己。選擇什么時間、地點開業,對能否迅速啟動市場招來業務很重要。
市區邦邦物業原名為邦邦家政,主要做家庭保潔服務。2000年起步時,選擇在10月份開業,該公司負責人陳順強介紹,選擇10月底開業,是考慮到打個市場宣傳提前量。在春節之前,市區家家戶戶都要撣塵,10月份創業啟動,通過約兩個月的宣傳,正好可以引燃市場需求。
以家政服務起家的邦邦現在已轉向單位后勤物業。最近,陳順強被市人社局聘為“資深創業顧問”,為更多下崗職工創業傳授經驗。
陳順強介紹,選擇項目不要好高騖遠,要與自身能力、業務專長、商業經驗、人際關系、資金狀況等匹配。雖然不能說,這些情況作詳細認證評估都符合就能創業成功,但是如果有的條件明顯不符合,項目失敗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二拒絕急功近利 敢于承擔責任
總結自己創業有所成就,陳順強認為,創業者要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學會責任擔當,否則即便取得一時利潤,創業之路也不可能走太遠。
“老板和員工應該是合作關系,而不能理解為雇用關系。”陳順強。
思路取得出路。2000年時,很多小家政剛起步時,業務量不大,不敢雇用正式工人,因為成本過高。但是陳順強雇用了數十位正式工。
這種做法有很大壓力,很多小家政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在發展過程中,接到業務電話,上街找“橋頭工人”,這樣有個好處,有業務時就派工人去做;沒有業務時,不需要給工人發工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