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產權經濟學的研究,制度是減少經濟活動中交易費用的一種手段,現代企業制度就是適應更高級、更復雜的經濟活動的產物。那么中國商業活動中為什么建立不起來現代企業制度?這是因為我們找到了另一種減少交易費用的手段,那就是準血緣的兄弟結義體系。大家都是兄弟,憑心Cye交易,論功行賞,這樣的江湖文化的好處是簡單與高效,但最大的問題就是所謂的“熟人文化”與“生人文化”。也就是說,水滸式的江湖文化其實是一個封閉的圈子,楊志在攻擊晁蓋等人殺富濟貧的時候就質疑:“你們劫的十萬貫是如何分的?不就是在幾個兄弟之間分嗎?分給天下窮人了嗎?”
這就是江湖文化的特色,對生人講制度,但對兄弟對圈子中的熟人就要講情義了。“兄弟之間”談錢,那不見外了嗎?這是一方面,利益沖突是客觀存在的,萬一真出現矛盾的時候如何辦?解決的方法是“能人政治”,人們需要一個懂得江湖潛規則的“及時雨”來解決江湖紛爭,而老大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非常簡單,那就是“義字當頭”,只不過這種“義”是局限于兄弟范圍的,為了兄弟可以犧牲其他人的利益,以情感與道德替代規則,獨裁便產生了。從情義開始,到獨裁結束,一部《水滸》也講清了中國組織與制度深化的邏輯主線。
在很多民營企業中,我常看到供奉著的關公像,在一片現代化的設備包圍中,紅燭黃香的關公供奉臺很是不協調,但這就是中國不少民營企業家凝聚人心與管理組織的內心寫照。在相當多的企業家心中,最好的組織方式仍然是“義”,最好的制度設計仍然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組織與制度設計在企業創業期與成長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以至于“中國式管理”的呼聲此起彼落。
但現代企業制度畢竟是建立在另外一種邏輯之上,那就是尊重人格獨立與個人利益,并以此為基礎來設計組織與制度。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企業最大的挑戰并不是業績,而企業家本身,如果企業家不能夠超越水滸式的江湖義氣,去學習與擁抱現代商業文明,那未來的結局會是什么?市場經濟從來就不僅僅是一種賺錢的交易體系,更是一種關于個人價值與組織合作的文化體系,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市場經濟建設才剛剛開始,而衡量這一建設的時間周期是五十年,一百年,而不是短短的三十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