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別試圖控制社交媒體和上面討論你的用戶。
品牌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過去,一則電視或平面廣告構成了品牌和消費者交流的主要途徑。但今天社交媒體拓寬了品牌與消費者交流的觸點,讓品牌更具親和力,因為沒有了那些咄咄逼人的商業廣告,消費者可以自由地在Facebook或者Twitter上關注自己喜愛的品牌,他們沒必要再被動地等待下一期的新廣告或者依靠百貨商店的更新,就可以直接與品牌互動了。這可能是品牌夢寐以求的事情: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試圖刪除或者阻止消費者的討論,那只會越弄越糟。正常說話,真誠溝通。
06好品牌有一張臉。
還有聲音,還有一雙你可以跟它High-five或者只是緊緊握住的手。好吧,這句話的意思是讓你的品牌人格化。好的品牌形象應該是讓消費者感覺到觸手可及的,它能不斷喚起消費者的興趣和好奇心,至少可以交換觀點和意見,正如朋友之間的感覺一樣。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這些應該保持統一。
07相信你的消費者,但是別信市場調查。
《蔚藍設計》的作者喬治·路易斯有一條對政治人物競選廣告的總結,也可以放在這里:相信你的消費者。如果你認為消費者是個傻瓜,但你又想賺他的錢,那你基本上也是一個傻瓜。
但市場調查和焦點小組是另一回事,拿BBH給Johnnie Walker做的案子來說,“如果我們去找調查公司,他們可能和其他洋酒品牌調查出來的消費者結論沒有區別,如果我們會這么做,其他品牌同樣也可以這么做。”陳奕俊說。
08拋棄你的成見,和你的新用戶一起成長。
這個和第六條一脈相承。品牌有個可怕的想法是認為二三線城市的消費水平比不上一線城市,因此也沒有必要把太好的產品鋪進那里的渠道。類似想法是奢侈品認為在中國有大Logo的商品更好賣。這么做的后果是一旦你錯過了消費者走向成熟(看過更多、嘗試過更多)你就會無情地被拋棄,并且完全不知所以然。
09便宜的產品不等于差勁的設計。
事實上便宜的產品+好設計往往意味著品牌背后的經營者需要付出更多,但也往往可以獲得更高的品牌忠實度和更高的市場份額。設計扮演的角色不應該是為高檔產品錦上添花,它的本質其實和營銷一樣:解決問題。
10永遠別忘了細節。
在全球眾多Gucci旗艦店里,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那家擁有一種獨特的魔力,盡管他們上架的新品并不會比東京或者洛杉磯更早。在這家店開業之前,時任Gucci創意總監的Tom Ford考慮了一家商店應該有的所有細節:溫度、濕度、消費者以怎樣的視角走進這家店,燈光從哪個角度打在商品上,甚至女性顧客的高跟鞋鞋跟與臺階高度之間的比例。這些都不是作為商品出售,但會讓消費者覺得“這里就是很迷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