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妮:我希望我說的這些不要聽起來牢騷太盛,畢竟現在有很多人連份工作都沒有,他們的經濟狀況更艱難,但我真的快被逼瘋了。八年前,我在27歲時以出色的銷售業績進入現在這家公司,頭兩年,我工作很出色,晉升到了中層管理者的行列(擔任地區銷售經理,管理一個分布在12個州的300人團隊)。
然后,我就在這個位子上不動了。雖然過去5年(包括經濟危機期間),我帶領的團隊每年都實現了兩位數的銷售額增長,我所有的績效考核也一直十分出色,但我估計短期內不會獲得升職,甚至永遠都不會,為什么?因為我的老板也才50歲左右,她可能永遠都不會離開這家公司;而且她的老板今年也就59歲,已經多次表示70歲之前不會退休。因此,我似乎有兩個選擇:離開這家我很喜歡為之工作的公司,到其他公司尋求晉升的通道;或者,接受現實,既然上層沒有空間,就繼續呆在自己的位子上。你怎么想?——虛度光陰
親愛的“虛度光陰”:先同情一個!我親愛的朋友,你碰到了人力資源圈子里所謂的“灰色天花板”——嬰兒潮一代人占據上百萬的優薪高級職位。人數超過8,000萬的嬰兒潮一代或許應該現在就大批退休,為像你這樣的X一代騰出發展空間。
但對于你以及在美國約5,000萬的其他X世代人,很不幸的是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得歸咎于經濟衰退,至少一定程度上是這樣:經濟下滑,包括房地產價格大跌,威脅到了嬰兒潮一代的財務安全感,致使一些人至少把退休年齡推遲了幾年,另外一些人則無限期推遲。
但嬰兒潮一代最主要的問題是他們人數太多了,而且他們處處領先一步,當你還在孜孜夢想升職的時候,他們已經占據了所有的專用辦公室。好像這還不足以封鎖企業的升職通道一樣,他們的孩子(千禧一代,或稱為“回聲潮一代”)緊跟著X一代進入職場。即便到時候你那50歲的老板真的決定另謀高就,你又如何知道那些29歲、懂科技的年輕才俊不會越過你,繼承你老板的位子。這種情況并不是沒有發生過。
柯蒂斯•奧登能夠理解你的痛苦。作為波士頓咨詢公司Prescient Talent Strategists的創始人兼首席顧問,他寫了一本名為《夾心餅干:X一代的人才管理觀》(Stuck in the Middle: A Generation X View of Talent Management ),闡述了一些現實世界中提升職業生涯的技巧。
這些經驗一部分是基于他本人的經驗。幾年前,他在近40歲時加盟康卡斯特(Comcast),出任副總裁。“在這之前的10年,我一直在打造我的簡歷,獲得研究生學位,努力成為最完美的候選人。我曾想過40歲時成為副總裁,結果提前實現了這個目標,”他說。“然后我開始留心觀察,認真盤算。”
結果,他發現所有的同級別副總裁都是40多歲,而“高級管理層都是由50多歲的人構成,”奧登說。“X一代副總裁有805 名——都在排隊等待155個高級職位,而這些職位至少未來10年都不會出現空缺。”聽起來挺耳熟吧?
奧登的解決方案是離職并創辦自己的公司,從過去管理工作中積累的聯系人中尋找最初的客戶。當然,這是一種方式,但并非適合所有懷才不遇的X一代。以下是其他5種打破職業困境的途徑:
1. 進入高成長行業。“灰色天花板”在增長緩慢的行業中很難逾越。要爭取更高的職位,不妨考慮跳到那些創造了大量高級職位的行業中去。
2. 帶上護照走出去。如今,在很多公司,海外工作經驗對于升遷而言都是必備條件,因此獲得一些海外工作經驗有助于你更上一層樓。
3. 考慮一下小公司。初創公司和其他小企業不像大公司有很僵化的等級制度,也不怎么注重(甚至根本不考慮)論資排輩。
4. 找個導師。無論是留在現在的公司,還是跳槽到其他地方,你需要一個更高職位的人能在機構政治的細微之處給予你指導,甚至在有權擢升你的人面前夸夸你的成就。
5. 找一個你可以搞定的爛攤子。愿意解決棘手的問題——最好是那些讓你老板寢食難安、又沒人愿意碰的問題。事實證明,這是能讓你受到關注和獲得提升的一個有效辦法。
祝你好運!
反饋:你是否覺得自己身處中層管理困境?你是否有策略繞過障礙實現升職?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