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海關總署公布4月份進出口情況時曾提到,由于進出口增長盡顯疲軟,國內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國內貨幣政策或將進行微調,開啟“降準”窗口。巧合的是,5月12日,中國央行宣布今年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這次下調再次引起市場強烈關注。一方面,這是自去年11月打開存款準備金率下行通道后,連續第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另一方面,央行此舉打破了存款準備金率與利率間隔運用的“慣例”,開啟了“準備金單條腿”走路的新模式。有分析認為,此舉表明央行對利率調整手段的使用十分謹慎,試圖在促進經濟的同時,穩定物價水平,防止通貨膨脹壓力。 央行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后,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和中小金融機構將分別執行20%和16.5%的存款準備金率,依然處于歷史的高位,表明我國的貨幣政策還是屬于從緊階段。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只是從緊貨幣政策的適時修正,總體而言屬于溫和范圍。 我們理解央行選擇“單腿走路”調整貨幣政策的現實背景。有關經濟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低于市場預期,而4月份我國進口同比增速僅為0.3%,新增貸款更是創出年內低點,凸顯出當前國內經濟內需疲弱、外貿無力的運行趨勢。有經濟學家甚至悲觀預測,4月份的GDP可能會跌落至7%。央行選擇此時下調準備金率,意在通過釋放流動性,從而增強經濟運行的活力,穩定宏觀經濟面。 現在的問題是,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后,銀行的資金壓力將有明顯減輕,其可放貸的資金數量可以增加四五千億元,錢多了的銀行如何保證這些資金能切實流入亟待資金需求的中小微企業?如何保證這些資金不注入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房地產行業,以及股市炒作等虛擬經濟領域? 此外,中小企業是否愿意借貸也是個問題。日前,央行發布的信貸數據顯示,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不到30% ,遠遠低于以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需求疲軟、對未來盈利狀況審慎悲觀的心態。在此情況下,即使銀行愿意給企業放貸,眾多中小企業也可能因為盈利前景難測,未必敢貸。 目前為止,恐怕最需要貸款的就是眾多等米下鍋的房地產開發商了。央行剛剛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為代表的地產巨頭在微博上表示:“對房地產投資是重大利好消息”。可以說,開發商們等這一天已好久了。那么,開發商有了新的資金來源保證,還會樂意降房價?未來房價還能否順利“回歸到合理水平”? 目前中國經濟下行趨緩歸因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受累于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國內貨幣超量發行、中小企業稅賦沉重、國內利益分配不夠完善導致民眾負擔增加和消費無力等綜合因素所造成。 央行目前溫和的貨幣政策調整未必能夠扭轉這種趨勢,因此有預測稱,未來一段時間內,央行或將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2次、甚至利率也會下調,進一步加劇負利率狀況,中國可望進入“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時期。 然而,在保增長的同時,防通脹也是央行不得不時刻關注的重任。今年前4個月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是4.5%、3.2%、3.6%、3.4%,雖有回落的趨勢,但壓力依然沉重。這就迫使央行不得不在保增長與防通脹之間尋求平衡,甚至來回搖擺、駐足不前。由此判斷,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溫和”依然將會是主旋律。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