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破產是充滿活力的美國自由企業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同類和替代產品的競爭下,在市場飽和的環境中,企業根本沒有犯錯和自滿的余地。然而,是什么促使企業破產?
在《再造卓越》(How the Mighty Fall)一書中,吉姆 柯林斯(Jim Collins)列出了五個信號,也就是衰落的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狂妄自大:領導層認為成功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變得傲慢起來;第二階段是盲目擴張:這種魯莽的行為使公司面臨巨大的風險;第三階段是漠視危機:領導層未能發現和解決風險;第四階段是尋找救命稻草:公司急劇惡化的狀況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中;第五階段是被淘汰或死亡。
不過,領導層狂妄自大是一回事,缺乏遠見的領導層和魯莽行事的管理層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我將在此描述一個不同的模型,列出了企業破產的四個原因。
·缺乏遠見的領導層,他們會帶領企業走上錯誤的方向,在激勵和執行方面無所建樹;
· 魯莽行事的管理層,他們會浪費公司的資源和人才;
· 激進好斗的工會,他們會提出不合理和不現實的目標,把公司管理層視為仇敵而非一條船上的伙伴;
· 不健全的政府政策,它們會用補貼使那些缺乏效率的企業免于破產,或者用錯綜復雜、代價高昂的法規使健康的企業背負重擔。
以上這些因素并非彼此獨立。比如,缺乏遠見的領導層可能會催生魯莽行事的管理層,他們努力使迷失方向的公司免于破產。惠普就是這樣的例子。缺乏遠見的領導層做出的一系列損失慘重的交易(最著名的是收購軟件公司Autonomy)得到了魯莽行事、浪費資源的管理層的支持和強化,使公司長期債務從2007年的49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41億美元。思科(Cisco Systems)、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花旗集團(Citigroup)或許都可以歸為此類。
柯達(Eastman Kodak)是又一個例子。柯達的沒落和破產是因為其領導層未能制定恰當的保護措施,防止競爭對手模仿和復制其策略,并且未能使公司的資源和能力與新興市場的機遇有效地匹配起來。領導力的失誤導致了管理的失誤。
在工會組織方面,魯莽行事的管理層會催生激進好斗的工會。
不健全的政策會催生以上所有因素,為徹底的破產鋪平道路。Hostess Brands就是這樣的例子。
從表面上看,缺乏遠見的領導層、魯莽行事的管理和激進好斗的工會促使美國著名的Twinkie牌蛋糕生產商Hostess Brands破產。
更仔細的審視發現,要不是奧巴馬醫改使工會與公司管理層越來越難以達成協議,Hostess Brands的破產本來是可以推遲甚至完全避免的。
例如,要求工會同意減薪8%是一回事,同時把醫療保險繳費提高17%又是另外一回事。
結論:企業破產并非事出無因。缺乏遠見的領導層、魯莽行事的管理層、激進好斗的工會和不健全的政府政策是企業破產的原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