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白鴉要做老人手機,我狠欣慰又有更多的創業者關注老人領域了。我們車內逃脫團隊的上一個項目就是為中老年人服務的家庭SNS社區,雖然后來失敗得一踏涂地,但我非常愿意把自己的傷疤揭開,跟大家分享當時我們的經驗教訓。
首先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做老人手機、老人社區、甚至是智能助聽器,必須時刻記得,創業不能被熱情和理想沖昏頭腦,這他媽永遠是一門生意。無論你做的事多偉大、多么令人感動,你是在運作一門生意,不是慈善,盈利模式是面向中老年人產品的巨大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產品做的好就是先烈,做的不好就跟我們一樣,炮灰。
IT和互聯網的老人領域是片藍海,這是我們做爸媽家之前靠想象得出的結論。進入后我們發現,這哪是藍海,這就是一荒漠,狠多正常世界里的思維和規則都不管用了,就好像一下子從地球到了火星,重力都不一樣。這不僅是因為老人們這個群體跟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使用習慣本身就差異狠大,更是因為老人們之間的差異也狠巨大,這是由這一輩人的歷史背景決定的。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老人能把QQ玩的狠熟、還能上攝影論壇展現自己的作品,而有的卻壓根不識字,你說你這產品怎么做?
所以,后來我們總結為何失敗時,我們認為自己在三件大事上做的太差、甚至就沒認真做,而卻在諸如用戶體驗、產品圖標等小事上反復用力,導致團隊做了大量無用功,失敗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如果當時我們不急于出產品,而是先把三件大事想明白,可能結果就狠不一樣了。這三件大事是:用戶定位、客戶定位、剛需。
用戶定位
我們當時覺得,這還不簡單,一句話,面向中老年人,完了。后來我們才發現自己有多么地傻逼。因為中老年人群體內部存在巨大差異,這個用戶定位必須非常仔細小心地調研才能下結論,要根據各項參數,選出對自己來說群體最大、產品推廣最容易的那類人才行。我隨便說些參數,比如大致年齡、性別、婚姻狀態、退休狀態、健康狀態、兒女生活狀態、家庭富裕程度、文化程度、IT產品和互聯網使用基礎、網絡依賴程度、家庭各項花銷比例等。
假如你現在問我面向中老年人產品的用戶定位,我不會再說40-70歲之間的中老年人這種幼稚的話。我會說,比如,50歲以上、身體健康、已經退休或半退休、業余時間狠多、兒女平時不在身邊、家庭財務狀況不錯、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日均上網時間超過1小時、樂于學習、樂于與人交流、會拼音能打字、還會在瀏覽器里上傳圖片的阿姨大媽們。你別管這么篩下來這個群體最終會有多少人,至少你得先這么篩一遍,否則你做產品的時候會處處碰壁。
一會兒你會想“這個圖標的表義他們能理解嗎?”,一會兒你又會去想“這個上傳按鈕恐怕他們不會用啊”,那你就會陷入無止境的互聯網基礎技術改造漩渦里,你會去想改造瀏覽器、改造操作系統、甚至改造鍵盤和鼠標,對,你會發現所有的技術都在跟你的用戶做對,因為你的用戶是一張白紙,什么都不會,而現在所有的技術實現對他們來說又太復雜了,年輕人想都不用想的操作可他們就是不會用,好不容易教會了他們也會忘,最后謝天謝地他們終于學會了,嗯,然后他們電腦中毒了。對,你別笑,就是中毒了,依然打不開你的網站,你說你怎么辦?所以,第一步必須先把用戶定位非常明白地明確了,這樣不僅能讓團隊目標更加清晰,也能避免后續狠多自己給自己使絆的地方。
客戶定位
也就是你的收入從哪里來。賣設備、賣廣告、賣空間,你愛賣啥都行,但是必須想清楚掏錢的人是誰,這也是做中老年領域最有挑戰和最有技巧的地方。你是讓老人自己掏錢呢,還是讓子女掏錢呢?如果說前一步用戶定位直接影響的是產品戰略,那這一步的定位就是營銷戰略。
比如你做老人手機,面向兒女宣傳,希望兒女買來送給父母,那就必然要走各種節日路線,就跟腦白金是一個套路,你能達到腦白金洗腦程度的60%,你這手機肯定就有銷路了,至少也能像當年濮存昕做廣告的商務通手機一樣狠好地養活整個團隊。但這樣一來,你的宣傳就不能是技術化語言,因為所有你向兒女們宣傳的功能點最終都要由兒女向父母轉述:“媽,我給你換個手機吧,現在有個XX手機可好,能XXX,還能YYY,還能ZZZ。”35歲的兒女送60歲的父母東西,恐怕不會像35歲的父母送10歲小孩東西一樣直接把東西買來當成禮物和驚喜,兒女買之前一般都是會征求父母意見的,你覺得上面那個問題父母會怎么作答呢?
我想無非是這么幾種:
1、“我現在這手機挺好,不用給我買新的,新的我也用不慣,你留著錢多吃點好的,別老加班吃外賣,注意身體。” 2、“這手機這么好?多少錢,一定狠貴吧?” 3、“買啥手機啊,別買,我們這開卡就送手機,我現在這個就是送的,存500話費就給,每月還返錢,不滿意還能找他拿回去加點錢換個更好的,別買,不值” 4、“你啥時候買iPhone 5?你買iPhone 5了能把你那iPhone 4淘汰下來給我用不?我好跟老王下棋的時候顯擺顯擺,嘿嘿!” 5、“好,你買吧,你買啥我就用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