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賭,這5種答案里,出現第5種的可能性絕對要遠遠小于前4種。你可以不同意,你可以去調研,但是我可以明確告訴你一點,老年人是非常不愿意改變現狀的,改變對他們來說意味著重新學習、重新適應、重新開始,所以不要怪他們不愿意嘗試新鮮事物,當你也活過了生命的四分之三、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工業時代的風吹雨打,你最想做的事也不大可能是在數碼世界里整天折騰。所以,客戶定位決定營銷策略,而營銷策略是整個產品的一部分,千萬不要把營銷策略想象是成產品出來后怎么推廣的問題,不是,它是產品的一部分,完整地、不可分割地一部分,甚至直接決定產品該是什么樣。比如,如果我非要做老人手機,我不會自己做硬件賣手機,我會專做ROM甚至iPhone改造,專門面對兒女淘汰下來的智能手機,讓兒女刷了ROM后留給父母用,讓父母不花一分錢就能享受智能手機帶來的種種便利,如此一來,父母怎能不安然接受?
剛需
前面說了用戶定位和客戶定位,用戶定位決定產品戰略,客戶定位決定營銷策略,這些都是虛的,最終你總要落實到產品具體是什么東西這個問題上,這就是剛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緊抓中老年人的剛需!剛需!剛需!
剛需這個詞無論強調幾萬遍都不過分,是否能抓住剛需就看之前你對用戶定位的精細程度了,只要用戶定位到位,抓住這類用戶的剛需并不難,剩下的就是你怎么發揮IT和互聯網的特長去幫助他們解決這些需求了。剛需永遠是非常明顯的問題,能不能發現只跟你是否足夠了解用戶有關,跟你的智商無關,你坐在辦公室里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剛需那絕對不會是剛需。
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的,冬天凍手,我必然要買手套,我可能腿也冷,要買保暖用的護膝。如果你是個開車上下班的,真皮座椅電加熱,恐怕你坐辦公室里是狠難想出有自行車毛絨把套這個細分市場的,即便你想了狠久終于一拍大腿大喊一聲我想出來了這點子真是太好了我是天才啊哈哈哈,結果也是出門隨便找個修自行車的鋪子一看,人家已經滿大街在賣了。
我說這個的意思就是,我們做IT和互聯網的狠容易被自己的熱情和技術能力所感動,但你的熱情和技術能力在用戶需求面前狠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不對路的,你能做什么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需要你做什么。我們最后為什么放棄爸媽家了?不是我們沒能力繼續把爸媽家改造好(雖然現在這一版的確是狠爛),而是我們發現,真的想為中老年用戶做些事情的話,與其做數碼產品或是社區網站什么的,還不如開個能把別人父母當作自己父母一樣照顧的體檢中心更有意義,而且還能掙不少錢。你作為兒女,你每年不花點錢給父母完整地體檢一次,你說得過去嗎?反過來想,拿體檢這事跟老人手機一比,老人手機的形象瞬間便弱爆了。這就是剛需的力量,也是我們最終放棄了爸媽家的原因。
不管是老人領域還是別的什么領域,創業者最悲哀的就是把自己想象出來的需求當做剛需推給用戶,這也是我們之前犯的非常傻逼的錯誤。比如你正在設計老人手機,你可能就會覺得遠程幫助、家庭分享、位置求救、手寫+語音輸入、整合116114/12580服務什么的都是剛需,你會覺得這些功能真是太有用了,之前怎么沒有手機做呢,我真是天才,這產品一出來絕對受老人們歡迎⋯⋯呃,結果會如何呢?我持十分懷疑的態度,我不認為這些是剛需,理由狠簡單,現在的手機雖然沒有這些功能或者做的還不夠好,但現在的老人們過的也都挺好啊,用手機用的也挺順利的啊,頂多只是在某些功能或情景上稍有不便而已。你想在老人領域打造像蘋果iPhone在年輕人領域里一樣的神話?嗯,不是不可能,但你要知道追求時尚新潮的數碼產品本身就是年輕人的剛需。老年人的剛需肯定是不在這里的,但它又在哪里呢?不知道,需要我們走進老年人中間,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發現。
全文結束,感謝閱讀。衷心祝福白鴉這次在中老年領域的嘗試能夠開花結果,讓我們的父母也能方便地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順便說一句,我媽用iPhone,我爸用諾基亞直板機,如果下一部車內逃脫產品掙大錢了,我打算把我現在的iPhone給我爸,我買個iPhone 5。安卓老人機?至少我不會買。我希望我爸在別人面前拿出iPhone的時候說的是“你看這iPhone是我兒子給我的!”,而不是“你看我這安卓老人機有多么好用”,我想,我爸也會是這么想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