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宛如一股風暴掠過,創業者有如過江之鮼,創業咖啡如雨后春筍,各種投資分析師與投資經理頻繁觸摸在各寫字樓。萬物復蘇,讓人不由歡呼,創業春天真的來了。
在北京海淀,招牌掉下來砸到10個人,說不定就有9個創業者。如何在眾多創業者中脫穎而出?如何能打造真正的明星級產品?盡在我們整理的《創業者裝逼指南》,以下內容純屬胡扯,切莫當真,認真你就輸了。
一、創業準備前
a.你至少要在互聯網大公司(BATS)、或垂直老大(電商的京東/當當/凡客,旅游的攜程/去哪兒)混到總監級別以上,這時候你已經有足夠多的人脈,大家也相信你有足夠多的行業經驗,我們也經常看到XX公司VP離職創業獲千萬融資。
b.你不是這樣的人不要緊,你可以拉一個這樣的人來做Co-Funder(聯合創始人),然后把他的光輝歷史寫到你們的融資BP里。
c.你不是這樣的人不要緊,你可以偽裝成自由職業人士,對行業有多年觀察,在多個行業媒體發布專欄文章。
d.在微博上與業內人士談笑風聲,業內大佬不鳥你沒關系,你可以通過新浪微博的漏洞偽造類似:
//@周鴻祎:這個想法不錯。//@蔡文勝:需要投資嗎?
這樣的微博,不過不建議偽造太過高端的大佬,因為被識破就慘了,偶爾為之即可。
e.有能力就出國,沒能力就假裝出過國,有事沒事聊聊“巴黎的鐵塔”、“夏威夷的海景”,假裝的時候別說自己在某某知名大學讀書,更別說是那些知名的某某野雞大學。說一些大眾少知道的,并且聽起來名稱很牛的學校。不要說去讀書,說是去自我放逐,尋找人生真諦。
f.Title的包裝是一門學問,在某媒體發過文章就可以寫專欄作者、特約作者,給某大公司做過咨詢就可以寫特約顧問,如果實在沒有什么可以講的就自己弄個新浪博客,寫一些業內觀察,不時給行業媒體投稿,他們對投稿非常歡迎,記住要求署名“行業觀察家、業內資深人士”,并附微博地址。
可以找國外的名校教授什么的,當個xx科學家 之類的,不過這種就屬于比較高端的玩法了。
g.有條件,可以找幾家網媒做一下專訪,忽悠一下那些稚嫩的小編輯,用看似牛X的履歷與高深的語言hold住全場。具體路線可參見某分析師,然后可以花點錢讓其它網站轉載下,然后裝作不經意在微博發一下地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