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預算怎樣做到不被人遺忘?
2004年,馬云自曝自己的零預算做公關模式。“當時大家燒錢,一個下意識的考慮是害怕被人遺忘。被人遺忘,一是被投資者遺忘,一是被媒體遺忘。我覺得,被這兩類人遺忘都沒事,千萬別被客戶遺忘。被客戶遺忘才是最慘的。零預算怎樣做到不被人遺忘?每三個月到半年,自己到江湖上去說一說。”
從2000年下半年的“遵義會議”開始,阿里巴巴實施“公關市場零預算”,而當時馬云手里還有2 000多萬。馬云到外面說,不僅是說,還要制造轟動,馬云的“狂人”形象由此產生。
馬云顯然更擅長在中國制造口碑效應,不管是“西湖論劍”,還是“每天交稅100萬”,他清晰地了解客戶最敏感的神經,也洞悉公眾最易興奮的所在。
但在微博上,馬云相對動作慢點,畢竟已經過了創業期,他曾在內部點評京東的價格戰一事,“此事來勢迅猛,一夜之間席卷全國媒體?梢娀ヂ摼W時代新媒體的力量之厲害,京東善于利用微博造勢的技能,值得很多企業學習!
四、沒錢時如何“忽悠”內部員工
馬云剛創業時,有一種“窮開心”式的激勵方式,因為沒有條件進行物質獎勵,就會想出各種辦法讓大家開心。
馬云在創業初期有一個“窮開心”的策略是給員工“加壽”。對于工作表現好的伙伴,在總結會時馬云就會給這位伙伴“加壽200歲”,或者給另一位伙伴“加壽300歲”。甚至有一位早期的創業者,“加壽”最多,共加了9000歲,后來人送外號“九千歲”。
馬云甚至給大家描述自己的夢想場景:帶著團隊所有人去巴黎過年。在大家已經驚喜萬分時,宣布年夜飯后還發年終獎:每人兩把鑰匙。在大家莫名其妙時,馬云說,“我給大家每人在巴黎買了一幢別墅,還有一輛法拉利跑車!碑攬鲇腥艘蛐膭舆^速被送進醫院。
對創業公司而言,“忽悠”其實是一種信用期貨,要描述它,更要兌現它。不然,就會變成另外一種狀態:出來混早晚要還的。你說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