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在3月22日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投資論壇上,分眾傳媒首席執行官江南春做了《品牌與企業成長》的主題演講。對成長型企業而言,他總結出兩個觀點: 1、主動與被動:主動傳播,創造炒作話題;被動守住受眾的生活空間; 2、大眾與分眾:在大眾媒體時代,將有限的資源聚焦于細分市場; 以下即江南春的演講稿,有刪節。 分眾在過去十年中,走訪過幾千個企業,部分是超級大公司,部分則剛剛起步;部分公司逐漸崛起,部分則漸漸沒落。從那些成長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試著總結出兩組詞語,來概括其傳播的規律。 第一組詞是“主動”和“被動”。 資訊模式有資訊模式的好處,但是這一模式在中國面臨挑戰,越來越不適合成長型企業。資訊模式的挑戰不僅在于這是一種分散的模式——不是說看一個網站就可以包攬全部的資訊——更重要的挑戰是,消費者都是來看資訊,不是來看廣告的。 這個很好理解。我舉一個《中國好聲音》這樣的例子。提到《中國好聲音》,大家都能記得加多寶;但《中國好聲音》中,15分鐘插播廣告是誰呢?大家都記不住。原因很簡單,消費者是來看資訊,不是來看廣告的。 而被大家記住的加多寶,也是很難復制的。更具體地解釋,首先,加多寶利用了華少進行口播,這種植入廣告,融入了整個節目觀看的過程。這取決于節目的受關注度,而你首先要從幾百個節目中,選一個將來會大紅大紫的節目。這難度很大。 其次,還有做的過程中,植入的過程中,品牌和節目的連接非常緊密,還有很多冠名是有關系的。像“正宗好聲音,正宗好涼茶”這樣一種注入以后,把這個能量轉入中國好聲音。 第三,植入的鏡頭要非常多,非常深,非常強烈,消費者才會有感覺。你要成功,冠名商所需要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另外一種模式是“被動”。消費者的生活空間是什么?一個人總要回家,一個人總要上辦公室,一個人總要到賣場買東西,一個人總要去看電影。關鍵是如何把廣告植入消費者的生活空間中去。 我們公司一直不敢做資訊模式,因為資訊模式太快了。三年是一個新的東西,但是我敢斷言,五年后,你還是會回家,還是會上班,還是會去賣場去電影院,因為人的生活基本不變。你如何利用這種生活空間進行傳播? 比如說神州租車,比說拉卡拉。中國最大的租車公司神州租車,2010年時共擁有800至1000輛車,其他的租車公司也差不多大。當時我看他們的案例的時候,有8000萬的預算,其中6000萬是電視臺預算,我當時對他說,第一,在資訊模式上,20到40歲的人,是不適合電視的受眾;第二個,錢不夠,6000萬在今天的電視上打不出一個品牌。 我當時給他說,你只要把公寓、寫字樓、機場三個空間守住了,就充分覆蓋了你的目標受眾。神州租車從來沒有啟用過電視、報紙、互聯網,但是今天同樣大家知道神州租車。作為典型的成長型企業,神州租車目前的市場定位第一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