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例如新浪微博,剛出來的時候靠的是名人效應和意見領袖,來吸引大眾粉絲及用戶的參與。
為什么要成為種子用戶,這就是運營的手段了。例如YY,9158,六間房,主播都是可以有收入的,所以她們樂意。例如新浪,對大腕是簽合同送東西發錢。對草根是給你成為大腕的機會。需要根據產品和所能掌控的資源,去決定其運營方式。
吸引用戶留住用戶是目標,其他一切都是手段。手段是多樣化的,善變的。evernote當年剛出來的時候,我就是因為看到一個加拿大朋友的博客分享才去用的。用完之后,我又給部門的人推薦。這就是第一批種子用戶的重要性。
3、產品上線后,增加注冊用戶數等指標成為運營的工作重心,這種情況下如何獲得真實用戶的青睞?
不同的產品,其實不同的階段衡量的指標都是不一樣的:注冊用戶數對有些應用很重要,只是對于電商類的來講,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
很多時候,數據也是需要包裝的。也許一樣的數據,只是比例尺的不一樣,看到的曲線就完全不一樣。而運營要學會包裝產品和自己的成績。
4、掌握了用戶數據之后,怎樣對運營數據進行分析、挖掘?
分析運營數據,最重要的是舍得,要學著扔掉一些數據噪聲,并不是所有數據都有用的。例如你做一個付費的手電筒APP,那么可能因為這個地區經常停電,用戶活躍度非常高。但是這個和產品核心有關聯嗎?NO,關注的應該是安裝量和盈利。
先要想清楚產品是什么樣的,核心的數據字段是哪些,最應該的是想一下這個產品的初衷是什么,也就是想要什么樣的結果,是掙錢,還是要安裝量,還是要解決某人的問題?
按照結果來逆推想要的運營數據指標。如果是掙錢,那么可能跟它有關系的是每個用戶的平均繳費,繳費頻率,利潤率等;如果是安裝量,那關注的則是活躍度,留存率,流失率等;如果是其他的,那么你應該關注的是你的BOSS想要什么?
5、產品新上線,老板希望低投入高回報,遇到這樣的問題,運營同學應該如何解決?
運營需要的是去教育老板,很多時候是付出才能有回報。很多上司不懂業務,不喂雞食,卻讓雞下蛋,這樣的老板,還真不少。這種情況,就是看人下菜。
關注一下老板對業內哪個產品比較喜歡和推崇,然后去分析一下人家的資源。看看他們的投入產出比。是自己真的沒做好,還是老板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接著再來決定下一步的動作。
如果是全新的業務,那么運營首先要做的是對業務的市場與現狀分析,做好智囊;而且要先給老板打個預防針“你丫的要做這個新業務,可要舍得拿錢”。還有就是風險預估,很多運營是忽略了這一點。這樣容易在大家的報告里畫大餅。
有產品的地方就有風險。風險包含各種方面,例如資源不到位無法推出產品的風險;例如水平不夠做不出想要的東西的風險;例如資金不到位無法做宣傳推廣的風險。要看老板能否承受。
6、運營怪產品不行,產品怪運營沒運營起來,雙方脫節,如何解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先推出來,然后讓運營去收集用戶的反饋,看看用戶怎么看這個產品。對于很多用戶來說,他們不在乎網站功能是否多是否牛逼,而在乎自己最想要實現的CYE功能是否有。例如鐵道部的12306,他們要是做社交做瀑布流有人關心嗎?所有人只要能買到票就好了!所以剛才說的那個,看看運營關注的功能缺失,用戶是否在意即可。
寫在最后
指標只是目的,運營只是手段!目的是固定的,手段是多樣的,不同的產品,不一樣的市場,各種因素的交織形成運營的各種不同。十八般武藝,你,準備好了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